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王文娟简介

王文娟简介

发布时间:2021-12-27
151人浏览
标签: 戏剧家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新昌县黄泽镇坑边村(今属嵊州市),戏剧表演艺术家,擅长越剧青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曾担任和获得过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等职务和荣誉。2017年4月7日,荣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王文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新昌(今属嵊州)

出生日期:1926.12.19

职业:戏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红楼梦》、《孟丽君》、《追鱼》、《春香传》、《西园记》

主要成就:1955年缅甸总理授予她金质奖章

人物经历

2

1938年8月,离家到上海,拜其表姐、越剧小生演员竺素娥为师,学习小生,同时也观摩学习了竺素娥的搭档姚水娟、王杏花的表演艺术,后由竺素娥指定改习花旦。1939年2月8日,演出开蒙戏《投军别窑》,饰王宝钏,师姐筱素娥饰薛平贵。7月,随竺素娥在天香大戏院演出。

1940年,跟随老师在南市区聚乐、同乐、南阳等场所学艺,并在南洋戏院、平济戏院演出。1941年10月,随竺素娥在通商戏院演出。1942年,学艺满师,以“小竺素娥”的艺名在上海郊区小型戏班担任主演。1943年,随竺素娥在同乐戏院、万国戏院、河北大戏院演出,任二肩旦。这期间,她曾出外搭班,在民华楼等地演出。

1944年底,受竺素娥提携,在河北大戏院首次挂牌头肩花旦,演出剧目有《碧玉簪》《盘夫索夫》《贩马记》《三看御妹》《沉香扇》等。

1945年8月,开始在同孚戏院演出,与邢月芳合作,任头肩旦,演出剧目有《三看御妹》《梁祝》《双狮图》《分玉镜》《节女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3

家庭成员

1962年7月,王文娟与电影演员孙道临结婚。1964年10月,他们的女儿庆原出生。

流派传人

孟莉英(上海越剧院)、周云娟、单仰萍(上海越剧院)、王志萍(上海越剧院)、李敏(福建芳华越剧团)、陈晓红(杭州越剧院)舒锦霞(浙江越剧团)、俞建华、王秀兰(余姚越剧团)、钱爱玉、洪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宓永仙(海宁越剧团)、陈萍(鄞州越剧团)、徐玉萍(上海越剧院)、忻雅琴(上海越剧院)、李旭丹(上海越剧院)、吴洁、姚建平、钱世娥、张珺、徐璐、张丽、胡泽红等。

艺术特色

4

唱腔特点

王文娟的唱腔另一特点是,把多种曲调、多种板式融为一体,联套使用,构成既能抒发人物急遽变化的思想感情又能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成套唱腔。在《忠魂曲》“丹心永远向太阳”唱段中,王文娟自始至终把饱满的激情和如水的柔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段唱前六句是[尺调慢板],旋律舒展流畅,描绘杨开慧生下岸英时的美好情景。王文娟唱得轻缓深沉,表现出杨开慧回忆往事时的幸福感情。从第七句开始,随着词格安排的变化和感情的推进,王文娟采用慢板快唱的方式,曲调紧缩,平叠交叉,夹抒夹叙,紧松相间,把杨开慧教育儿子“丹心永远向太阳”的深情推向高潮。

王文娟唱腔的第三个特点是新颖别致、流畅自然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的落调拖腔,给人以余音绕梁、曲终情长的感觉。王文娟借鉴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融化吸收于越剧《忠魂曲》中,发展为具有越剧风格的唱腔。后来,在《孟丽君》《西园记》等剧中广泛应用,根据剧情需要,演变发展为句幅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5

王文娟待人亲切周到。她平时内向寡言,骨子里却有一股闯劲儿。她的人生哲学一如她创立的唱腔,虽是朴实平易之语,却蕴含丰富多变的舞台张力。循着表演惯性,怎么省事儿怎么来,从来不是王文娟的风格,越是有挑战,她越要迎难而上。(《文汇报》评)

王文娟和她所演的林黛玉,都是气质高贵的。王文娟对于自己饰演的角色的态度极度严肃认真,忠于角色的性格,绝不把非属角色所有的东西外加到角色身上,这是任何一个优秀演员的必具美德。她从政治到艺术,都有着强烈的进步要求。(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厚生评)

王文娟

王文娟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