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徐锡麟简介

徐锡麟简介

发布时间:2021-12-28
146人浏览
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赴日本学军,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归国,赴安徽任武备学堂副总办、安徽巡警学堂会办。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徐锡麟

别名:徐伯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12月17日

逝世日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7月7日

职业:革命家

信仰:民族主义

主要成就: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

党会:光复会

人物生平

2

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年)12月17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东浦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父徐凤鸣秀才出身,当过县吏,家有田地百余亩,在绍兴城里开有“天生绸庄”和“泰生油栈”两家商铺,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士绅。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徐锡麟出任绍兴府学校算学讲师,得到知府重用,后升为副监督。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会中竟有中国古钟在展,徐锡麟愤感列强欺中国太甚。不久结识陶成章、钮永建等,在他们影响下,徐锡麟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逐渐放弃对清政府的希望,弃改良而从革命。当时,“《苏报》案”事起,日本留学生群起反对,徐锡麟也慷慨解囊,积极参与营救章炳麟。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3日,由徐锡麟、陶成章等光复会成员创办的绍兴大通学堂开学。光复会成立后,主张以暗杀、暴动为手段进行革命。为了培训其成员,陶成章、龚宝铨、徐锡麟等在浙江绍兴城内择地办学,推徐锡麟为监督,黄怡为校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成就

3

创办“热诚学堂”

1903年,徐锡麟从日本回到绍兴后,认识到革命应该从创办学堂、培育人才入手,随即在家乡东浦创办了一所新式学堂,并为学堂写了一副对联:有热心者可与共学,具诚意者得入斯堂。取上下联各一字,命名为“热诚学堂”。除文化课外,专门增设兵式体操课,进行军事训练。他在授课时,经常介绍时事政治,宣传革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后来热诚学堂一度成为绍兴光复会的活动基地。

联络各地党会

1904年,徐锡麟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加入了光复会。当时浙江各地的会党十分活跃,在反清统治和“仇洋灭教”的斗争中显示了巨大力量。但这些会党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如何把分散的会党组织、联络起来,引导到光复会组织中来,实现民主革命的大联合,这是摆在光复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徐锡麟亲自带领几名学生到各地会晤会党首领。历时两月,徒步寻访了嵊县、诸暨、东阳、金华、缙云等各地会党,结识了竺绍康、王金发等会党首领,联络进步人士,发展会员,扩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诗作

4

徐锡麟1905年“曾出山海关至奉天、吉林,再经西北诸省边疆而归。”这首诗是1906年春这次壮游时所作。作品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全诗如下:

《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家庭成员

5

配偶:王振汉

独子:徐学文

儿媳:冯梅珍

徐曼丽(德国人)

孙子:徐乃达(徐曼丽生)

长孙女:徐乃英(冯梅贞生)

孙女:徐乃锦(中德混血,徐曼丽生)

孙女婿:蒋孝文(中俄混血)

曾孙女:蒋友梅(徐乃锦,蒋孝文之女)

人物评价

6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柳亚子: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

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按照这样的家庭出身与资质,徐锡麟如果没有参加革命,完全可以是一个锦衣玉食、前途光明的人。但他却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了家庭,成为了一个义无返顾的旧民主主义激进革命家。”

章太炎指出:“光复会比同于同盟会,其名则隐,然安庆一击,震动全局,立懦夫之志,而启义军之心,则徐锡麟为之也。”

人物轶事

7

问题少年的革命路

徐锡麟出生在绍兴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父亲徐凤鸣秀才出身,当过县吏,家有田地百余亩,又在绍兴城内开设“天生绸庄”、“泰生油烛栈”,资本甚厚。但其从小就是桀骜不驯,自幼“器物过手,辄破坏之”,十二岁那年,为了“学武功”,跑到深山大岭中的寺庙去当小和尚,其后徐凤鸣为了避祸甚至和其断绝父子关系。

“按照现在的标准,几乎就是个问题少年”。徐锡麟之孙徐乃达这样定义其祖父。

徐乃达认为1903年的日本之行对徐锡麟走上革命之路影响极大,在日本,徐锡麟认识了很多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也了解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同时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革命志士章炳麟。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东京博物馆看到了一座中国古代大钟在那里展示,他想中国的文物怎么被日本人掠夺过去,加上之前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等,让他觉得必须彻底革命。

与秋瑾无儿女情

徐锡麟、秋瑾都是浙江绍兴人,他们先后加入光复会,共赴日本求学,共同创办大通学堂,共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8

徐锡麟故居,位于绍兴东浦镇孙家娄,晚清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

徐锡麟故居现辟作徐锡麟生平事迹陈列室对外开放。

徐锡麟现葬在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

在杭州西湖区风篁岭下南天竺,龙井路旁。原演福寺旧址。(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徐锡麟牺牲后,遗体安葬安庆城北马山。民国元年(1912年)1月21日,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三烈士灵柩运经上海,在永锡堂召开追悼大会,同时追悼的还有陶成章。次日烈士灵柩运至杭州,葬于孤山东南麓。1964年,徐锡麟墓及附近葬左右的陈伯平、马宗汉墓被分藏三坛,迁鸡笼山。墓碑同时随迁,墓表藏劳动路孔庙。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墓遭破坏,碑石无存。1981年9月,遗骨由鸡笼山再迁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三烈士遗骨重换骨坛,坛内各置砚石一方,上刻姓名和“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南天竺”字样。新墓为三座圆形墓,徐锡麟墓居中,高100厘

展开阅读全文 ∨

徐锡麟

徐锡麟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