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王大珩简介

王大珩简介

发布时间:2021-12-28
341人浏览
王大珩(héng)(1915.2.26─2011.7.21),原籍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应用光学家,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大珩主持制成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工程仪器。1970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1986年3月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即863计划)。1992年与其他五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王大珩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日本东京

出生日期:1915年2月26日(乙卯年)

逝世日期:2011年7月21日(辛卯年)

职业:科学家、教育家、科技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中国光学之父 863计划主要倡导者之一 两弹一星元勋 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

代表作品:研制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

原籍: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

人物生平

2

1929年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转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在著名玻璃学家特纳(W.E.S.Turner)教授指导下进行有关光学玻璃的研究。

1941年3月,在国际著名物理学刊物《Proc.Phys.Soc.》上发表论文“NoteontheBestFocusinthePresenceofSphericalAberration”(在有球差存在下的最佳焦点),论述了光学系统中各级球像差对最佳像点位置和质量的影响。创造性地提出用优化理论导致以低级球差平衡残余高级球差并适当离焦的论点。

1942年,受聘于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研究。同年加入留英工程师学会。

1945年,研制出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装置,并在英国制成商品仪器。获得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Bowen奖)”。

1948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综述

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为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为中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以后发展成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领导该所早期研制中国第一蜗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并使它成为国际知名的从事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的研究开发基地。1986年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联名,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863”计划)。还与王淦昌联名倡议,促成了激光核聚变重大装备的建设。提倡并组织学部委员主动为国家重大科技问题进行专题咨询,颇有成效。1992年与其他五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

王大珩先生对中国技术光学、激光、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指导研制成功多种光学观察设备,为中国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光学精密机械、空间光学、激光科学和计量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王大珩先生的主要成就有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长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王大珩先生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主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院长,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现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研究会理事长,大连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院长等职。

人物影响

5

王大珩光学奖

王大珩光学奖,前身是1996年设立的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是王大珩教授出资在中国光学学会设立的奖项,旨在促进中国光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励中国从事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与高校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王大珩光学奖分为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和高校学生光学奖。

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

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20日,是长春理工大学为进一步发挥学校光电专业特色和优势,弘扬王大珩老校长倡导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具有创新试验性质的学院。

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

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成立于2020年7月15日,是长春理工大学为了建设成为在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领域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具有示范性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能够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科研平台。

纪念铜像

2011年09月29日10时58分,中国著名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王家骐院士说:“王老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从国家战略层面指挥布局,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王老总是像慈父一样关怀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为人非常随和。王老培养、提携了很多年轻人,我也是其中之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长宣明在题为《深切缅怀“光学泰斗”王大珩先生》的文章中说:“大珩先生时刻胸怀祖国和人民,一生情系科技事业。他在一篇发展中国航空事业的建议文章中写道:‘我们这些老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追求就是为国家、为民族负更多的责任,尽更多的义务。我已95岁了,仍希望为祖国和人民服务鞠躬尽瘁。’他用真切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为一名科学家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对自己未竟事业的不舍和眷恋。”

在《王大珩从事科学事业七十三年暨九十五华诞》中对王大珩先生评价道:“他对国家光学等科技事业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

相关报道

7

王大珩(1915-2011)是中国光学事业奠基者,国家“两弹一星元勋”,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他的父亲王应伟是天文气象学家,也是中国天文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王应伟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主张因材施教。王大珩取得的成就,与父亲的教育以及良好的家风有着很大关系。

王大珩自幼聪敏过人,5岁就直接读小学二年级。王应伟担心孩子骄傲,对他的教育格外严厉。小学四年级时,老师曾出一道“鸡兔同笼”题,班里只有王大珩答对了。回家后,王大珩兴致勃勃地告诉父亲解题过程,父亲却说他思路不对,根本没有搞懂,答对不过是巧合而已,并告诫他:“学子最忌骄躁二字,骄则浮华不实,躁则浅尝辄止。”多年后,王大珩还用这个故事教育自己的博士生:科学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容不得丝毫懈怠。

王应伟曾将王大珩带到自己工作的北京观象台,对他进行人文历史教育。北京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1900年,八国联军

展开阅读全文 ∨

王大珩

王大珩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