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熊希龄简介

熊希龄简介

发布时间:2021-12-30
68人浏览
熊希龄(1870.7.23—1937.12.25),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祖籍江西丰城石滩。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熊希龄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898年因参加百日维新运动被革职。后为端方援引,充当考察宪政五大臣出洋的参赞,嗣后又调奉天盐运使。武昌起义时到上海因与立宪派张謇、梁启超等拥护袁世凯有功,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和热河都统。1913年7月31日,经国会通过,熊希龄被任命为国务总理,和梁启超、张謇等出面组阁。熊希龄内阁制定了民国第一部宪法,以图中国能尽快走上现代资本主义法制国家的轨道,并由此而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国家。次年曾副署解散国会命令,旋去职。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起,熊希龄在上海与红十字会的同仁合力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兵,救济难民。京沪沦陷后,熊希龄赴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1937年12月25日,熊希龄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熊希龄

别名: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

国籍:中国(清末民初)

民族:苗族

出生地:湖南湘西凤凰县

出生日期:1870年7月23日

逝世日期:1937年12月25日

职业:政治家、慈善家

主要成就:当选民国第一任总理 创办香山慈幼院

人物生平

2

清同治九年庚午六月二十五日(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一个三代从军的军人家庭,家住凤凰县沱江镇文星街。熊希龄的父亲熊兆祥从军时,正值太平军起义,曾国藩在湖南训练湘军,提倡文人治军,以理学管治人心,要求军人“上马能提刀杀贼,下马便训练士卒”。熊兆祥因对曾国藩极为仰慕,自己又是一介武夫,便将光耀门庭的愿望寄托在长子熊希龄身上,对他严加管教,希望日后他能凭借科举走入仕途,故熊希龄自幼便接受严格的教育,一心向学。熊希龄六岁在凤凰镇发蒙,据说他6岁启蒙,有“闻一知十”的天赋,一本《三字经》,只用三四天时间就可以背得滚瓜烂熟。而且时常向老师提出对于书中问题的疑问,要求解答。熊希龄7岁随父亲回到沅州府芷江县的祖父身边。

光绪十年(1884年),年仅14岁的熊希龄考中了秀才,这不仅对世代行伍的熊家来说十分荣耀,在当时的湘西也是凤毛麟角。此后,熊希龄又到芷江县的秀水书院继续深造。

光绪十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影响

3

善后借款

民国元年(1912年)4月,熊希龄出任唐绍仪内阁财政部长。5月7日,熊希龄在唐绍仪主持善后借款谈判破裂之时,正式开始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谈判。为了打破僵局,迅速达成协议,以应燃眉之急,在秉承袁世凯的旨意和参议院的“默许”下,在多次据理力争无效的情况下,他无奈地接受了银行团提出的允许其监督财政和监督军队的苛刻条件,并于5月17日用信函的形式,同银行团签订了垫款合同与章程。垫款合同与章程签订后,银行团即垫款300万两,并答应6月12日和17日分别再拨300万两。接受银行团垫款的合同与章程一签订,舆论立即大哗,群起攻击熊希龄卖国。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本来就对银行团的苛刻条件不满的熊希龄,在随后与银行团的谈判中,态度越来越强硬。继5月17日垫款300万两之后,6月12日银行团又拨付300万两,并称“仍有权创议改易或增加条件”。看到银行团的胃口越来越大,熊希龄不仅不让步,而且还要求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

历史评价

4

光绪十七年(1891年)时任湖南学政的张亨嘉称许他“年甫及冠,拔起边陬,谈兵如何去非,说地如顾景范。他日当为有用之才,不仅以文学显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任安徽提学使的沈曾植与梁启超谈论当世人物时“推秉三并时无两”。

清末维新派领袖唐才常:熊君秉三,喜民智之乍开,欲慈航之普度,乃鸠同志,集巨资,设湘报馆。

民国21年(1932年)10月15日,熊希龄将自己的全部家产都捐献出来,组成“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社”。1949年10月,基金社董事会立下一块石碑,刻下这样的赞语:“先生于举世行财产私有制度时代,独倡此举,实为社会主义之先进者。勒诸贞石,用志勿谖。”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第一流人才,是内阁总理。熊希龄的事,我看后就记得很清楚。

1992年5月17日,熊希龄的遗骨从香港归葬北京。在归葬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5

作家杨雪舞在《民国总理档案》一书中写道: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熊希龄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啼哭声特别响,一条街上都能听见。邻居们前去熊府道喜说:熊老爷,这孩子哭声大,长大必成大器。据说当夜满街清香扑鼻,人们断定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清官。

熊希龄小时候在私塾求学时,先生曾以“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为上联,让学生对出下联,熊希龄稍作思索,即对以“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先生惊赞:“经纶之才也!”先生命学生各自绘画一幅,并题相应诗句,熊希龄独画一株棉花,枝叶俊秀,蓓蕾初绽,题句“此君一出天下暖”,先生一下惊愕:“此画堪称上品”。因他文采斐然、禀赋出众又勤奋好学,在少年时代就被誉为“湖南神童”。先生惊叹他的才气,用一副嵌字联写道:“希有奇才,凿水窥天成妙句;龄虽幼小,登科及第占鳌头。”

熊希龄自民国3年(1914年)走出政坛后,自此“皈依佛教,以出世间”,他有法名妙通,自署双清居士。晚年还自撰墓志铭

展开阅读全文 ∨

人际关系

6

祖辈

熊希龄的祖辈原以务农为业,曾祖父熊朝简生子五人,依次名为廷照、廷熙、廷煦、廷勋、廷燮。除长子廷照外,其余四子皆投身行伍。熊希龄的祖父熊廷燮,号笃庵,排行第五,生子三人(即兆飞、兆祥、兆瑞)。因排行第二的熊廷熙(又名士贵,字时斋)膝下无子,而将次子熊兆祥过继给了熊廷熙。

父母

熊希龄的父亲熊兆祥,号云卿,乳名荣生,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熊希龄的母亲吴氏,是苗族,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9岁时就嫁给熊兆祥,民国8年(1919年)在天津逝世。

妻子

熊希龄的元配夫人是廖氏,贵州镇远人,生有一女未长成而夭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廖氏因肺病病逝。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朱其懿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朱其慧许配给了熊希龄,两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春在湖南永州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二女。民国20年(1931年)8月,朱其慧因病去世。

民国23年(1934年),熊希龄向内侄女朱曦、朱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7

北京

熊希龄在北京的故居位于新文化街,从新文化街东口西行,不多远路北有座中西合璧式建筑,砖石结构的两层灰色楼房,这就是熊希龄故居,是熊希龄当年在北京的府邸。其前身是克勤郡王府。辛亥革命后,末代克勤郡王晏森无一技之长,生活窘迫,不得已将王府卖给了熊希龄。熊希龄曾在府内设立水灾善后事宜督办处,后来还在府内一度开办过中华大学,也设立过矿物局等。民国21年(1932年),熊希龄将这座府邸捐献给了中国人民救济会北平分会,开办教育和福利事业,现为百年老校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部分校舍。

湖南

熊希龄故居自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其位于凤凰古城文星街8号。故居是苗族古代建筑格式,采用四合院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极富苗族情调,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环境幽静,建筑朴素,四方形布局。进入宅门,左侧是前室,又称会客室,天井东侧为柴房,内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进入正室,一眼就

展开阅读全文 ∨

熊希龄

熊希龄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