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刘道玉简介

刘道玉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02
170人浏览
刘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蔡阳刘坡村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至1988年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1988年3月6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现任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会长。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刘道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枣阳市蔡阳乡刘坡村

出生日期:1933年11月

职业:教育家、化学家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苏联科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法国总统密特朗颁荣誉军团勋章

代表作品:《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影响: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个人经历

2

1933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市)蔡阳乡刘坡村。

1941年-1947年,先后在蔡阳古城私塾和蔡阳铺中心小学读书。

1947年9月-1953年6月,先后在襄阳二中(原襄樊二中)、联中、枣阳中学、襄阳五中读书。

1953年10月-1958年8月,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5年,任武汉大学脱产专门从事肃反的学生干部。

1956年,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肃反积极分子。

1957年,任班上反右领导小组组长,任四清工作团副团长。

1958年9月-196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任助教。

1961年1月-1963年7月,先后在留苏预备部和前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学习,任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

1962年,武大派他到苏联科学院,攻读有机氟专业。

1963年9月-1966年4月,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任讲师。

1966年5月-1977年4月,先后任武汉大学副教务长、校党委副书记,历任校文革教育组组长;武汉教职工战斗兵团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3

小儿子:刘维东

主要成就

4

刘道玉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国教育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刘道玉就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并确立了高教改革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

后来,刘道玉提出了“教育的创新理论体系”和它在中国当代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是抓住了中国当代教育发展中的根本问题,极有启发性,而且从这一问题的探讨,到具体在现实中的运用,且使这个问题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刘道玉功不可没。

刘道玉在1981年—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推动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改革,领风气之先,拉开了中国高教改革的序幕,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

社会评价

5

刘道玉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原武汉大学校长,上世纪80年代的教改风云人物。“四人帮”被粉碎后,他被“借用”到教育部,担任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主抓高等教育的拨乱反正。在邓小平召开科教座谈会期间,他作为座谈会的组织者之一,曾建议来自武汉大学的代表查全性当面向邓小平建言,废除了“文革”中盛行的大学推荐制,从而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招生制度。应该说,高考制度的恢复,刘道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考的恢复,是全国改革的先声。就是在这种春潮涌动的关口,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却教育部一切职务的刘道玉,回到了武汉大学,旋即被任命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1981年8月21日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当年,他48岁。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国务院对他的任命,并说刘道玉“是我国解放后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中第一个担任大学校长的人,也是全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校长”。重任在肩,期待无限。

中国高校至今在“钱学森之问”上没有举措,这是刘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轶事

6

引进杨小凯

1982年,当时任武大校长刘道玉得知杨小凯非常有才华,但由于户口不能进京而没有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录用时,立即派人到湖南,把他和妻女的户口调到武大。

在武汉大学期间,杨小凯出版完成了《数理经济学基础》和《经济控制理论》两本著作。他估计的一些计量经济模型未能在国内引起反响,却获得了当时来武大访问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的注意。1983年,在邹至庄的安排下,杨小凯被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刘道玉

刘道玉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