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伍连德简介

伍连德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03
55人浏览
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1911年,他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1918年,创建北京中央医院(今位于白塔寺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分院)并首任院长;1922年,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该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军医院;1926年,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校长。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并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伍连德

外文名:WULIEN-TEH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英属海峡殖民地(马来亚)槟榔屿

出生日期:1879年3月10日

逝世日期:1960年1月21日

职业:公共卫生学家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

主要成就: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 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

代表作品:《中华医学杂志》

祖籍:广东新宁(今台山县)

字:星联

人物简历

2

1899―1902年考入圣玛丽医院实习。

1902―1903年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实习、研究。后返回原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医学研究院从事热带病研究。

1904年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开设私人诊所。行医之余,他一直在华人社会积极从事社会改革运动:反对抽鸦片和赌博;主张男子剪发辫;积极推动兴办学校,包括提倡女子教育,鼓励青少年从事体育健康活动等等。为此,他在南洋与林文庆、宋旺相一起被誉为“海峡华人三杰”。

1907年应邀赴英国伦敦参加由神学博士文英兰主持的禁鸦片烟会议。后接受清政府邀聘回国任教,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

1910年12月东北发生鼠疫大流行,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到哈尔滨进行调查、防治。成功扑灭了这场东北鼠疫,还发明了中国第一款口罩——“伍氏口罩”,并提出旋转餐盘倡导分餐制。

1911年4月出席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概况

3

伍连德,字星联,祖籍广东广州府新宁县(今广东台山市)。其父伍祺学系开设金店的侨商,与当地华侨女子林彩繁结婚后,生了5子6女,伍连德是第四个孩子。伍连德于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北部的槟榔屿(今马来西亚的一个州,比爱因斯坦大4天)。他7岁考入当地英国人设立的槟榔屿公学,接受10年制教育,学习成绩优异。1896年,考取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医。他勤奋刻苦,在大考中获得“基本学者”的名衔,并多次获奖金和奖章。1899年6月,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入该院听课和实习三年,成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国实习生。1902年,取得剑桥大学医学士学位,得到了母校资助的研究奖金,每年150英镑。他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修与研究。他曾得到英国生理学家兼医史学家福斯特、脑神经生理学家谢林顿、生理学家阿勒布特和戴尔、法国巴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4

父亲:伍祺学;

母亲:林彩繁;

二舅:林国祥,北洋水师名将;

三舅:林国裕,在甲午海战中与邓世昌一起殉职;

夫人:福建爱国侨领黄乃裳的女儿黄淑琼(?-1937年),逝世前未能完成她“四大美女小说”中的最后一部——《貂蝉》;

妻姊:黄端琼;

连襟:林文庆,前厦门大学校长;

伍连德与黄淑琼共育有三子:

长子伍长庚(1906年-1942年),出生在槟榔屿,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英国:1932年完成在耶鲁的公共卫生学博士论文——《美国各县卫生状况与经济因素之关联性的统计分析》,又获罗切斯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又申请到洛克菲勒奖学金赴英国学习六个月的热带医学。回国后任北平第一卫生区卫生事务人口统计负责人。1937年6月19日,在司徒雷登的主持下,伍长庚在北平协和医学院礼堂举办婚礼。在指导北京霍乱免疫活动时染病,1942年病逝于伍连德在北平的住所东堂子大街55号。

次子伍长福于1909年出生,16岁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故事

5

在伍连德留存的照片中,有一张戎装照片,拍摄于伍连德刚从东北防疫战线凯旋之时,佩戴着二等双龙勋章。可这身军装有些不伦不类,既不是清制式,更不是民国制式,是哪个时期的军服呢?直至2007年9月,林冠珍到新加坡求教了伍连德的女儿伍玉玲女士,才解开了这个谜。

伍女士说:“这身军服,除照相外,爸爸只在1911年见摄政王载沣时穿过一次,是专为爸爸订制的仿德式军服,不是正式军装,衣料很硬挺,穿着不舒服。”

伍连德不愿意接受召见。1908年,他刚回国时,陆军部尚书铁良召见他时,又要穿官服,又要戴假辫子,而且不利索的官话让他言不达意,繁文缛节令他痛苦不堪。当摄政王要接见伍连德时,外务大臣施肇基想出了一个办法,让陆军部宣布授予伍连德陆军蓝翎军衔,也就是相当于西方国家少校的协参领。这样伍连德成了清军的军官,免去了很多觐见前的官方手续,还可以穿着军装上殿,不用戴假辫子,对摄政王的问话也不必详细回答。

1905年,23岁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6

1)伍连德.医学之取缔及挽救商榷书,中华医学杂志,1915,1(1):8―12.

2)伍连德.论中国当筹防病之法及实行卫生之方.中华医学杂志,1915,1(1):13-23.

3)伍连德.陆海军参用中西医论.中华医学杂志,1916,2(1):1―3.

4)伍连德.传染病之预防.中华医学杂志,1916,2(2):9―12.

5)伍连德.尊重医德刍言.中华医学杂志,1916,2(3):14―15

6)伍连德,鼠疫之流行及御防总论,中华医学杂志,1929,15(3):217―250.

7)伍连德.中国公共卫生之经费问题.中华医学杂志,1929,15(4):351354.

8)伍连德(徐民谋节译).伍连德自传.新加坡:南洋学会,1960.

学术观点

7

1930年3月,伍连德出席在荷属爪哇举行的国际卫生会东方评议局会议后,在新加坡停留几天,并接受同济医院的邀请发表演说。演讲内容主要是鼓励新加坡的医师和研究者不停吸取新知,并要勇于创新。他特别介绍自己对医学的看法——“今日医学上,只有新学、旧学之分,无所谓中医、西医之别。盖学有新旧,新者即是一种进步之表现。试观今之世界,事事须有新的思想,新的创作,方能争存于世界,造福于人群”。

1911年4月,也就是伍连德第一次成功狙击鼠疫及这次与鼠疫的遭遇战所积累的经验教训,让伍连德深深意识到在中国改革旧医的现实迫切性,他在自传中写道:“人们已经看到1910-1911年鼠疫大流行时,受过西方教育的医师取得了值得称赞的业绩,因而开始是清政府,后来是民国政府都郑重地尝试改革上千年的旧医体制,正式承认新体系最有利于国家的需要。”而且伍连德认为“虽然古老的中医文献存在某些带有进步性质的理念,但诸多因素已促成其功效与创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事迹

8

1896年,伍连德以女皇奖金选拔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入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是该校第一位华人学生。1899年6月毕业后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成为该院的第一位华人实习生。博士期间主攻破伤风菌研究,1903年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是首位获得此学位的华人。在国际、国内一些重要场合,伍连德博士均着剑桥大学博士服。他向世人展示:中国人很聪明,有智慧,一样能够站在知识和科学前沿。

1910年10月,东三省爆发鼠疫,伍连德并不是清廷拟委派领导防治鼠疫的第一人选。最初,清廷拟选派谢天宝前往哈尔滨主持防疫工作。外务部右丞施肇基的自传里记载此事:谢天宝同意去,但有个条件——希望朝廷拨一笔安家费,好让他安心前去防疫。谢天宝当过京师大学堂卫生学教员,懂得鼠疫的深浅,此去哈尔滨,虽然不能算九死一生,也是要冒着生命危险,而且一旦真的死了,为了预防传染,是不会马革裹尸还的,肯定随便找个地方埋在东北了,这是一个有可能尸骨无存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谱系

9

学生:林家瑞,1910年12月24日随伍连德调查东北鼠疫。

人物纪念

10

1995年6月,纪念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暨伍连德博士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6月8~10日在上海召开。

1999年3月10日,哈尔滨医科大学举行伍连德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3月13日,在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举行了纪念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1999年9月1日,伍连德讲堂揭幕仪式于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科教楼隆重举行。

2007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伍连德讲堂”隆重举行了纪念伍连德诞辰128周年、归国100周年仪式暨《国士无双伍连德》首发式活动。此活动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

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著名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从1907年到1937年的30年间,他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建设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在1910年东北鼠疫中,他作为清政府的全权总医官,率领东三省防疫人员,在不到四个月时间彻底消灭了这场

展开阅读全文 ∨

所获荣誉

11

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人们可以查询到1901-195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情况。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Lien-TehWu)。提名的理由,是他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

诺贝尔基金会规定,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出现的各种传闻,如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云云,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印证。

伍连德博士的诺奖推荐人WilliamWCadbury(汉名“嘉惠霖”),是当时在华著名美国医生、广州博济医院院长和岭南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费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1909年来到中国,曾在中国工作近40年。他著有《博济医院百年》,该书是研究中国现代医史及近代中外医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得双龙宝星勋章

12

曾获得双龙宝星勋章,并于1911年12月24日,佩戴双龙宝星勋章在天津小白楼山本照相馆拍照。

人物评价

13

梁启超曾撰文高度评价他:“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

百年来,哈尔滨市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伍连德医生在抗击鼠疫的危难时刻,为这座城市之中外民众的命运作出的重要贡献。哈尔滨是一座有情义、有担当、有继承精神的城市和人民。在纪念伍连德医生1910年抗鼠疫的一百周年之际,在老傅家甸之故地,即当今风光迷人的新道外区,将有一条街道,一座学校和一家医院,以伍连德医生的名字命名之。以这样永恒的纪念,彰显一位医生的高尚医德和无畏的,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著名作家阿成)

哈尔滨鼠疫之后,伍连德又转战长春、沈阳等地,到1911年4月底,东北三省的鼠疫被全部消灭。对此,《远东报》评价:“其能以如此有效者,皆赖伍医士连德之力。”

1911年7月9日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的著名记者

展开阅读全文 ∨

自我评价

14

伍连德曾在其自传原序中写道:“从清朝王朝末期、民国初创直到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作者将他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旧中国,许多人对此依然记忆犹新,希望强盛的新中国人民政府领导这个伟大国家日益繁荣昌盛……”

回到家乡马来西亚后,伍连德开了一个诊所,过着平静的生活。对于曾经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他只是用淡淡的一句话总结:“我最愿意做的事情,是从阎王爷那里把人救回来。”

人物传记

15

《国士无双伍连德》,王哲著,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

《发现伍连德——诺贝尔奖候选人华人第一人》,礼露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鼠疫斗士:伍连德自传》,伍连德著,程光胜、马学博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

文艺作品

16

《白雪乌鸦》,著名作家迟子建的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浴火危城》,2012年12月登陆央视的温兆伦主演电视剧。

纪录片

17

2008年4月,由亚洲新闻台、中华医学会协办的大型纪录电影《伍连德博士传》观摩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伍连德博士传》是为了纪念中国抗击SARS五周年而拍摄,纪录了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在一百年前以科学方法抗疫、防疫,拯救芸芸众生的生平事迹,其中大量资料之前从未披露。《伍连德博士传》共分3集,每集一小时。

研究论著

18

博士论文:《马来亚华人社会改革者与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黄贤强;

伍连德

伍连德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