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俞秀松简介

俞秀松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07
65人浏览
俞秀松(1899~1939),又名寿松,字柏青,化名王寿成,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杭州“五四运动”的领导人;和陈独秀同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5个发起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创始人;中国共产党首次出席莫斯科国际会议和首批留苏俄学习深造的共产党人;是我党最早参加与军阀作战的军事工作者,对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讨伐军阀陈炯明东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旅莫斯科支部支委、新疆反帝联合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1939年2月,因受王明、康生诬陷,在新疆逮捕入狱,转押去苏联,在“肃反”扩大化中被害。1962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了烈士光荣证书,以表彰俞秀松对革命的功绩。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俞秀松

别名:字柏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诸暨

出生日期:1899年8月1日

逝世日期:1939年2月21日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杭州“五四运动”的领导人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人之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 我党最早的军事工作者

主要事迹

2

1916年,俞秀松高小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浙江一师在当时是南方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与北方的北京大学遥相呼应。这个学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一些进步教师,如陈望道、夏丐尊、刘大白、李次九等,提倡白话文,宣传新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特别是校长经亨颐,留学日本,强调“人格教育”,很重视教师质量。在他的倡导下,浙江一师有良好的校风,研求学术,探索真理的空气浓厚,因而学生思想活跃,出刊物,写文章,各种思潮,各种学派交相论争。当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李大钊等创办的《晨钟报》、《每周评论》等,都成为俞秀松汲取新思想的源泉。

1919年,俞秀松在寒假过后,离家回杭州。为了进一步探索革命的真理,他刻苦攻读,孜孜以求,把读书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渐渐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

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杭州,打破了杭州长期的沉寂状态。在俞秀松、宣中华等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3

俞秀松故居

俞秀松故居位于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682号,坐北朝南,共三进楼屋,系清代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458.77平方米。第一进为门楼,共二层,上为阁楼,下为回廊。第二进为正屋,三间二弄楼房,穿斗式构架。天井东西两侧为厢房,二开间。东侧厢房为俞秀松少年时生活居所,门楼上阁楼原为俞秀松学习书室。1999年,在纪念俞秀松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共诸暨市委、市政府出资整修故居并设立陈列室。正屋楼下明间辟为“秀松长青冥冥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俞秀松烈士的一生”陈列,展出俞秀松生前各种生活用品和资料等。右侧次间原为俞炳生(俞秀松的大伯)居室,修缮了灶台,配置了饭桌、条凳、碗柜等生活用具。左侧次间原为俞忠生(俞秀松的二伯)居室,配置与右侧次间相同。其余各间均作原状布置。

俞秀松烈士陵园

俞秀松烈士陵园位于次坞镇溪埭村东侧俗称柏树山头的小山坡上,由纪念碑区、上山石台阶踏道和停车场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465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

俞秀松

俞秀松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