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王朝闻简介

王朝闻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14
141人浏览
标签: 美学家
王朝闻,别名王昭文,后取《论语·里仁》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语义,更名王朝闻。笔名汶石、廖化、席斯珂,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卓越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王朝闻

别名:王昭文,笔名汶石、廖化、席斯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合江县

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2004年

职业: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毕业院校:成都艺专、杭州国立艺专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代表作品:浮雕毛泽东像、圆雕刘胡兰像等

人物经历

2

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1915年至1924年,入私塾和县立高等小学。1925年初考入泸县中学。1926年,暑假自动退学回乡。

1927年至1930年,先后在私立成都艺专、岷江大学、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习美术,曾在成都报纸副刊上发表习作,与人合作剧本和中篇小说。

1932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入学前创作的木刻《三等车厢》在上海春地美术研究所展览会展出,受到鲁迅的关注;期间,因经济困难一度辍学;同年,在小学代课半工半读。

1935年,根据鲁迅小说《伤逝》编绘木刻连续画《噩梦》。1936年,《噩梦》参加全国木刻展览会展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放弃未完成的学业参加“浙江流动剧团”,先后在浙江龙泉和湖北、安徽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画了抗日宣传画、连环画和漫画连环画《姆妈》等作品,散发于群众之中并发表在武汉《漫画》杂志上;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12月,经重庆八路军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3

家庭生活

王朝闻妻子为解玉珍;儿子为牛牛(小名)。

个人爱好

王朝闻喜爱奇石。即使在武汉穿小街窄巷,他也兴致勃勃。在藏石家蔡静安的小平房里,一边欣赏奇石;一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谈锋正健,见解独到,风趣诙谐。

创作特点

4

实际出发

人民视角

在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王朝闻深刻地认识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对此,王朝闻深刻领会,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大脑去切身发现、感知、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我,让自我和人民的感情和趣味息息相通,创作的作品更能令广大人民接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创作雕塑《刘胡兰》,王朝闻不仅查阅与刘胡兰相关的大量资料,而且还不辞辛劳,深入实践,探访了许多刘胡兰家乡群众。

建筑设计

创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王朝闻他很重视自己的直接经验,认为这是不盲从任何既有的理论,使自己的研究具有独创的见解的重要依据。英国的美学家休谟认为,建筑中的柱子上细下粗,能引起安全感,因而能使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5

王朝闻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有卓越贡献的雕塑家和艺术教育家。在70余年的艺术、学术生涯中,他出版了数十部著作,字数接近千万。他的文艺理论和美学著述,关注文艺创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融为一体,文字亲切随和,切合艺术工作者和读者的诉求。(《光明日报》评)

王朝闻是一位富于实践品格的美学家,也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文艺理论家。他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把全部光和热都献给了文化建设事业,为当代中国文化艺术树立起一座学术丰碑。其美学思想和学术建树,影响了几代文学艺术工作者,也是当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值得重视的学术资源。(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评)

王朝闻的美学思想丰富广博又相互关联。今天我们既要研究王朝闻多样而杰出的创作和理论成就,更应该学习他的品格,学习他熔化学问的能力,这对于当前文艺界经常出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6

半身铜像

2017年5月,王朝闻半身铜像揭幕仪式在家乡——泸州市合江县尧坝古镇王朝闻故居举行。

研讨活动

2019年5月10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和《美术观察》杂志社主办的“王朝闻文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纪念王朝闻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王朝闻

王朝闻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