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韦曜简介

韦曜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15
34人浏览
标签: 史学家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东吴四朝重臣。韦曜是中国古代史上从事史书编纂时间最长的史学家,后世《三国志》多取材其《吴书》。少时好学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中书郎等职。258年,孙綝废黜孙亮,立孙休为皇帝,改元永安,昭立五经博士而创设国学,立太学博士制度,韦昭官拜中书郎,出任博士祭酒,掌管国子学。264年,孙休去世,孙皓即位,韦昭封高陵亭侯,担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左国史。后为孙皓所害,时年七十岁。著有《吴书》(合著)、《汉书音义》、《国语注》、《官职训》、《三吴郡国志》等。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韦曜

别名:韦昭

国籍:中国(东吴)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

出生日期:204年

逝世日期:273年

职业:史学家、官员

主要成就:参与主持编撰《吴书》

代表作品:《吴书》《汉书音义》《国语注》《官职训》《三吴郡国志》等

爵位:高陵亭侯

官至:中书仆射、侍中、左国史

儿子:韦隆

字号:弘嗣

人物生平

2

韦曜,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年少时喜好学习,善于撰写文章。初任丞相的掾史,外出授任西安县令。回到京城后,任尚书郎,升任太子中庶子。当时蔡颖和韦曜同在东宫任职,喜好围棋。太子孙和认为此事没有益处,故让韦曜著文论说此事。

孙和被废黜皇太子之位后,韦曜转任黄门侍郎。会稽王孙亮即位后,诸葛恪辅佐朝政,上表推荐韦曜担任太史令,撰写《吴书》,华覈、薛莹等于他一起参与此项工作。吴景帝孙休登基后,韦曜被任命为中书郎、博士祭酒。

孙休命韦曜依照刘向所创体例,校核审定各类书籍,又打算请韦曜担任侍讲。而左将军张布是孙休亲近的宠臣,做事颇有过错,忌惮韦曜这样的精明又意志坚定的侍讲儒士,唯恐他用古今事例警戒孙休,就坚决争辩说韦曜不能担任此职。孙休对张布极为不满。然而,韦曜最终也未能得以入宫担任侍讲。

吴末帝孙皓即位后,封韦曜为高陵亭侯,升任中书仆射,后降职为侍中,长期兼任左国史。当时孙皓周围的人迎合孙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3

韦曜本名韦昭,《三国志》为避晋文帝司马昭讳而将其更名为曜。但是《三国志》对于其他“昭”字的出现均不避讳(如张昭、胡昭、昭仪等),独独把韦昭的名字改了,这是为什么呢?据后代学者考证,得出结论,可能韦昭本身就有一个别名,叫做韦曜,而《三国志》借用的可能正是这个别名。这样一切就都能说通了。毕竟《三国志》对于晋朝帝王的名字多数还是不避讳的,很是开放。

以茶代酒

历史评价

4

陈寿:“韦曜笃学好古,博见群籍,有记述之才。”

王安石:“扬雄有前言,韦曜存往牒。”

叶适:“王蕃、楼玄、贺邵、韦昭、华覈,吴之将亡,孙皓酷暴,尚有此人。孔子称‘殷有三仁’,殷圣贤数十世之天下,其亡,有此仁人,固其宜也。悲夫!”

宋庠:“先儒自郑众、贾逵、王肃、虞翻、唐固、韦昭之徒并治其章句,申之以注释,今惟韦氏所解传于世。韦氏以郑、贾、虞、唐为主,而增损之,故其注备而有体,可谓一家之名学。”

黄震:“《国语》文宏衍精洁,韦昭注文亦简切称之。”

死后葬地

5

据《韦氏族谱》载,韦昭死后,葬于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境界延陵“九女墩”,后来,韦氏后人散居陕西、广西、江苏全国各地,韦氏一脉也因族史渊源而人才辈出,著名的开国上将韦国清就是系出此族。据《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卷八》载,“射仆韦昭墓,在延陵镇,刘宰碑尚存。”《延陵韦氏族谱世表卷之九》明确记载:“昭公字弘嗣………狱死与天玺丁酉八月十六时年七十余岁,公体魄墓葬九女墩。”

2005年,位于镇江市丹阳延陵镇彪塘村的九女墩被盗,《扬子晚报》及时报道了《遭盗掘“九女墩”系三国韦氏墓》新闻,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2013年3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韦氏宗亲于延陵镇彪塘村九女墩开展大型而隆重的公祭活动,追思韦昭的贤德,2013年4月2日的《丹阳日报》社会新闻专门配发了相关的报道,标题为《延陵韦氏公祭“三国司马迁”》,对九女墩即为韦昭墓给予了客观的阐述。

家族成员

6

儿子:韦隆

韦曜

韦曜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