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梁昌洪简介

梁昌洪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16
9人浏览
标签: 教育家
梁昌洪,男,1943年12月生于上海,中国当代电子信息领域著名教育家,中共党员,IEEE高级会员,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系,1967年7月于该校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在美国纽约Syracuse大学做访问学者。1992年至2002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梁先生长期从事微波和电磁领域的前沿研究,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入选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他讲授的“微波技术基础”入选首届国家精品课程。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梁昌洪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3年12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

主要成就:1985年荣获全国人民教师奖章 1987年获全国电子工业劳动模范 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代表作品:《从测量数据谈起》、《计算微波》、《孤立子理论及其应用》

人物介绍

2

1943年12月生于上海。

1960年-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学士。

1965年-196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

1967年-1980年,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任教。

1980年8月-1982年8月,美国雪城大学,访问学者。

1982年-至今,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

1986年破格晋升为博士生导师;

1992年-200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荣誉奖项

3

1985年,荣获全国人民教师奖章。

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出国留学回国人员。

1995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1999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3年,讲授的《微波技术基础》在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梁先生先后指导博士后3名,博士研究生42名,硕士研究生61名,本科生160余名;多次为全校骨干教师和电子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举办观摩教学示范,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教学和科研骨干教师。

在科研方面,他主要从事微波和电磁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主要论文300余篇,其中,EI检索收录80余篇,SCI检索收录40余篇,ISTP检索收录30余篇,出版专(译)著5部;目前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

教师榜样

4

梁昌洪教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治学严谨、知识渊博、语言风趣生动,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深受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好评。在担任校长期间,尽管行政工作繁忙,但他以身作则,率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为青年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科研工作

5

1970年到1975年这段时间,他一直从事科研工作。期间,他参加了“海用381相控阵雷达”工程,主持了这个工程的关键器件“高功率铁氧体数字移相器”的研制,并成功地解决了高功率与Shull非线性损耗效应的矛盾,使实际器件性能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这个雷达的整机后来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年轻的梁昌洪小试身手便初露锋芒!

最佳人选

6

1975年,也就是在梁昌洪搞了5年多科研工作后,学院招收了一批工农兵学员,时为《微波网络》课程主讲的吴万春教授正好缺一名辅导教师,读过研究生、搞过科研的梁昌洪成为最佳人选。

当时,梁昌洪虽然有理论基础,但对于如何讲授《微波网络》却毫无经验,更不用说怎么给学生上课、怎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甚至一节课要上多少内容这些具体的问题了。

坚持学习

7

不过,虚心好学的梁昌洪并没有放弃,他立即请教吴万春教授。吴教授告诉他:“怎么上,你看我就行了呀!”

于是,梁昌洪走进了吴教授的课堂,重新成为一名“学生”。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不再是单纯学知识,更关键的是,他是在向老教授取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真经”!吴教授的每堂课他都认真记笔记,并仔细观察吴教授怎么讲课、怎么让学生更容易懂。

就这样,边听课边讲课,边学习边实践,梁昌洪逐渐领悟到了上课的门道。

解析原理

8

“之前搞科研的那段经历,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对于后来当老师。”梁昌洪感慨地回忆说,“搞科研时我做的是相控阵雷达,经常接触工人师傅,要告诉他们怎么做微波元件,电磁波怎么走,为什么会反射等等,而工人师傅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讲得太深他们就不懂。为此,我动了很多脑子,逐渐学会了用最浅显的语言把深奥的原理说出来。我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立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钻研教学

9

梁昌洪不但善于动脑子钻研教学技巧,而且为了教学什么都不顾。

就在第一次讲授《微波网络》时,他的两个女儿同时患上了肺炎。他既要照顾孩子,又不愿耽误学生上课,于是就在家里支起一块小黑板,把20多个学生分成四五批。孩子的咳嗽声与他的讲课声交织在一起,喂水、喂药、量体温与上课相间进行。看到他用粘满粉笔灰的手摸白了的女儿们发烫的额头,所有的学生禁不住潸然泪下……

用心教学

10

就是凭着这种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滚烫之情,梁昌洪不断探索治学之道,几十年如一日,讲课艺术日臻精湛。

1984年,电磁场工程系84级概率论课教师因事请他临时代课。学生们见这个老师根本不看讲义,竟讲得逻辑清晰、思路缜密、深入浅出,如信手拈来一般,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当讲到概率正态分布的一个例题时,他一口气在黑板上写出10个小于1的8位数,所有数字与书上一字不差,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其实不是我记性好,如果光靠记忆去讲课,一定会忘词,每次讲课都是我自己学习的过程,我是在告诉学生我学习的经过。用心去教学,根本无需记忆!”梁昌洪说。

获名师奖

11

当问到获得教学名师奖后有什么感受时,梁昌洪谦虚而又非常认真地强调:“是西电培养了我,我只是学校众多教师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其实,西电有着非常优良的教学传统,老一辈的著名教授,如孙俊人院士、毕德显院士、保铮院士、胡昌璧教授、吴大正教授、吴万春教授等等,他们才是真正的教学名师,他们才能真正代表西电的教学传统和教学水准!”

访问学者

12

1980年8月,梁昌洪到美国锡腊丘斯(Syracuse)大学做访问学者。刚到校,他的导师——国际著名天线与电磁理论专家郑钧教授,就交给他一份研究报告:“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核爆炸时产生的电磁脉冲对核武器库、计算机或飞行器等设施内部的影响,你先看看,以后逐步接触新课题。”并含蓄地表示,这一过程至少要半年。

初到美国的梁昌洪切身感受到中国在科学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回到寓所,他就埋头钻研起来。几个星期后,梁昌洪请郑教授看他的研究报告。郑教授看后大为惊异:梁昌洪不仅弄清了论文中所涉及的大量理论问题,而且纠正了其中一些含混不清的概念,还对一个重要命题重新论证,使原来没有解决的时谐问题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郑教授非常高兴,当即改变计划,积极为梁昌洪申请研究经费,热情指导他向电磁场、微波、天线等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开掘。梁昌洪更是惜时如金,废寝忘食地工作、学习,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内在IEEE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

如期回国

13

1982年8月,梁昌洪学习期满。他婉言谢绝了郑钧教授的一再挽留,带着两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和一腔报效祖国的热望如期回到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三十年多来,梁昌洪在微波和电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在计算微波、非线性电磁学、微波网络理论的研究,及其在重大微波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尤为突出。他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教学奖十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40余篇,EI检索80余篇,已出版《计算微波》《微波网络及其应用》《简明微波》《孤立子理论及其应用》等专(译)著5部,《计算微波》还获得1988年全国优秀教材奖。

结合专著

14

82年刚回国时,想到发达国家微波器件的设计已经普遍计算机化了,而我国依然依靠繁重的人工手段,费时费事精度低。于是,他决心写一本《计算微波》,以加速我国计算机与微波技术的渗透和结合。

不过,教学、科研任务实在太重,写书只能见缝插针。他一个深夜又一个深夜地辛勤工作着。1984年暑假,他闭门谢客,全力以赴写作。大伏天,身居五楼,就像泡在热水澡塘里似的又闷又热,一抬胳膊,桌子上就是两条濡湿的印迹。他垫上两块毛巾,只管写;胳膊发麻了,手腕发僵了,活动活动,继续写;手指磨出了泡,血泡变成了茧,还在写。63万字,四易其稿,八开纸的手稿就有半尺厚。

1985年10月,这部国内第一本计算机与微波相结合的专著出版问世,立即受到著名学者叶培大、林为干等人的重视与好评。1987年,《计算微波》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次年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如今,这本书对于从事微波技术工程实践的研究人员来说已是案头必备,并由此

展开阅读全文 ∨

梁昌洪

梁昌洪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