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郑天挺简介

郑天挺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22
137人浏览
标签: 历史学家
郑天挺,男,又名郑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首占乡人,生于北京。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1920年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与教学,兼任图书部主任。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4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北京大学教授、文科研究所副所长。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郑天挺

别名:郑庆牲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99年8月9日

逝世日期:1981年12月20日

职业:历史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著名历史学家

籍贯:福建长乐

党籍: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2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七月初四日(8月9日),郑天挺生于北京。其父郑叔忱,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读、奉天学政、京师大学堂提调等职。母陆嘉坤,任天津北洋高等女学堂总教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其父去世。次年,其母去世。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郑天挺8岁的时候入北京闽学堂读书,但因班中人少,故而停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入江苏学堂。

宣统元年(1909年),郑天挺入闽学堂高小部,宣统三年(1911年)入顺天高等学堂一年级,秋,因武昌起义停办。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民国五年(1916年),郑天挺离校在家自学家藏的历史古籍。民国六年(1917年),郑天挺考入北京大学本科国文门(中国文学系)。周末到贵州学者姚华家中听讲文章、金石文字。郑天挺勤奋学习,晚上除要完成学业外,还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书。

民国八年(1919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民国八年(1919年)郑天挺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及“五四”后的进步活动。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北大作研究生的同时,又在中国法权讨论会担任秘书。他曾利用该会的档案资料,在会长张耀曾指导下,撰写了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领事裁判权的罪行。次年以该会名义公开出版,获得社会上好评。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郑天挺以北大负责人身分亲赴警察局交涉,要求无条件释放被捕学生,并把他们接出监狱。“七七”事变时,北平沦陷,郑天挺不畏敌人强暴,保护师生安全离校,于是年12月与其他教授辗转至长沙临时大学(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受到师生欢迎。

20世纪30年代,郑天挺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兼学校秘书长。讲授《文论》《古地理学》《校勘学》《魏晋南北朝史》《中国近三百年史》等课程,并撰写《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墨勒根王考》《多尔衮与九王爷》等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4

郑天挺教授治学严谨,精于比证。早年受老师黄侃、刘师培等的治学方法的影响较大。主张研究历史应从客观事实出发,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求真、求用,认为只有更多地占有资料,才有说服力。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为明清内阁档案的整理研究做出了贡献。此外在隋唐史、魏晋南北朝史、音韵学、历史地理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有突出的贡献。

王永兴说郑天挺“品德高尚高士君子”。

何炳棣说郑天挺是“当代完人”。

轶事典故

5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郑天挺不时会去书肆或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逛逛,每购得图书必记录在册,“饭后至大街散步,购安南文《三字经》一册”。有时会制定计划督促自己读书,分史书和杂书,每天读何书、读几页云云;有时也会任性读书,书买回来在几天之内便读完。理发等位时也带着《明史纪事本末》一册,“且候且读”,但也常因睡前嗜读而睡眠不足,“余就寝往往读书一二小时,此最恶习。知而不能改”。暑假中,他想借阅史学系阅览室的善本阅读,但又担心因战乱而保存难周,“踌躇再四而不能决”。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清华大学举行第六届留美公费生选拔,时任西南联大总务长、北京大学秘书长的郑天挺被聘为考试委员会、研究论文评阅委员会委员。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初夏某日上午,何炳棣在历史系办公室遇到郑天挺,被问及留美明清史考试情况。何炳棣谦虚地说,只能打四五十分。“他说我得了74分,是最高的。听了这话我内心才千肯万定,我今番考取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亲属成员

6

父亲:郑叔忱,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读、奉天学政、京师大学堂提调等职。

母亲:陆嘉坤,任天津北洋高等女学堂总教习。

郑克晟。

郑天挺

郑天挺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