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何炳林简介

何炳林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25
153人浏览
何炳林(1918-2007),男,广东番禺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分子化学科技人才,并在功能高分子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何炳林是中国的离子交换树脂工业的开创者,发明了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被誉为“离子交换树脂之父”。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何炳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省番禺县

出生日期:1918年8月24日

逝世日期:2007年7月4日

职业:化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印第安纳州立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离子交换树脂工业的开创者

代表作品:《吸附与吸附树脂》

人物生平

2

1936年,毕业于广州市培正中学。

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1942年6月,毕业后留校在杨石先教授的指导下做研究生,由于他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受到杨石先的赏识。

1943年,开始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因为他办事积极认真,被推选连任两年化学系秘书。

1946年,前往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

1947年9月,与妻子陈茹玉一起赴美留学,进入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期间他一直关注着国内局势的变化。

1952年,毕业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并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当时处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当局不允许他们回国,3月为生计进入美国纳尔哥化学公司,先研究农药及用于水处理的药物,后又改为研究离子交换树脂,他的才干和工作成绩受到公司的重视,被聘为高级研究员。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时,何炳林与十几位同学和朋友向国际上知名人士呼吁,配合了周总理在日内瓦与美国代表团的谈判,抗议美国阻挠他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3

何炳林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认识了与陈茹玉(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46年,两人结婚,结婚礼堂选在昆明城里的锡安圣堂。婚后两人育有三个儿子,长子何振民、次子何振墀、三子何振宇。

人物评价

4

何炳林是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Thefatherofionexchangeresininchina)”。(1988年英国高分子化学家戴维·谢灵顿(DavidC.Sherrington)访问南开大学时赞誉)

何炳林长期致力于中国高分子化学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学术创新工作。他注重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创建的南开大学高分子学科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研究成果对国家直接和间接贡献逾30亿元。(南开大学评)

何炳林在南开大学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工厂,其主要产品用于国防工业提取国家急需的核燃料-铀,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和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做出了重大贡献。(宝鸡市科学技术协会评)

人物影响

5

2005年,何炳林、陈茹玉院士共同捐出40万元积蓄,分别在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和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设立了“何炳林奖学金”、“陈茹玉奖学金”,用以资助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南开学子。

后世影响

6

何炳林纪念塑像

2008年9月22日,何炳林纪念塑像在他工作的高分子研究所蒙民伟楼落成。塑像为青铜铸造,高1.08米,基座高1.40米,由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李军教授创作完成。

何炳林院士纪念馆

2012年元旦期间,为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的幕后功臣,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专家、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南开大学高分子所创始人何炳林先生,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在他出生、成长的广东省番禺市沙湾镇开放。何炳林院士纪念铜像通体青铜塑造、高1.08米,为何先生半身像铜像,底座书“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何炳林”字样。

何炳林

何炳林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