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秦元勋简介

秦元勋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31
65人浏览
秦元勋(1923-2008 )数学家。贵州贵阳人。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被美国俄侅俄大学玛丽塔学院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48年从美国回国,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调研室副主任、科学普及处处长,中国核工业部(二机部)九院理论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执行副所长,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数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秦元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贵州贵阳

出生日期:1923年2月13日

逝世日期:2008年9月13日

职业:数学家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哈佛大学

代表作品:《几何学通论》

人物综述

2

贵州贵阳人,生于1923年2月13日。1943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8年回国,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调研室副主任、科学普及处处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数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运动稳定性、近似解析、机器推导公式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处于开创的地位。其中极限环的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负责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计算工作。是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辟了计算物理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爱好与品格

3

秦元勋是多才多艺的人。他酷爱音乐,有一副男高音的好嗓子,在重大节日的庆祝会上常可听到他那动人的歌声;在舞会上常可见到他陪伴其夫人翩翩起舞。也喜欢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游泳,跳水的姿势也很美。为了克服心脏早搏现象,每天早晨坚持爬16层楼的楼梯,有时抱着小孩子上下地走动。健康的体魄使他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秦为人热情,坦率诚恳,爽直正派。对学生爱护备至,对同志热情相助。因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思索已成为秦元勋生活的第一需要,天长日久已成习惯。不论是上班还是在家,吃饭还是休息,脑子里总是在想问题,探索与研究已溶化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在科学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的他,硕果在望,无穷乐趣也在其中。

求学经历

4

秦元勋是贵州省贵阳市人。父亲秦学仁从事小本经营的工商业,文化不高,收入很少,因此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盼子成龙;母亲支氏,从事家务劳动,虽无文化,但乐于助人,父母对秦元勋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他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他排行第六,自幼便不甘落后。

在贵阳达德学校从幼儿园上到初中。该校为进步人士黄齐生、王若飞等人所创办,使他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后在贵阳高中及中央大学实验中学上高中。1939—1943年,在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而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数学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在数学方面受过苏步青、陈建功等老一辈学者的严格的科班训练。他特别喜欢几何学,在理论物理方面也有良好的基础。在外语方面选修英、德、法、日语,课外还学过俄语。优异的成绩得到当时浙大校长竺可桢的赏识和高度评价。从已出版的《竺可桢日记》中查悉:(1)1943年7月2日记载:“阅本届毕业生共311人……其中平均成绩在85以上者,有……数学秦元勋

展开阅读全文 ∨

职业生涯

5

秦元勋于1948年回到贵阳,与毕业于贵州大学外文系的冯敏女士结婚,从此俩人相亲相爱,相依为命.冯是秦的好帮手,秦所取得的成就与她默默无闻的帮助是分不开的。1987年1月20日,冯敏突然患脑溢血去世。

婚后不久,秦去香港参加解放斗争。与曹日昌一道筹建香港九龙科学工作者协会,任业务部副部长(部长是

曾昭伦)。主要任务是:团结过港的和在港九工作的科学工作者;负责输送去解放区的同志和家属的后勤工作。在香港时,他写了《几何学通论》一书,作为对新中国成立的献礼(该书后曾再版两次)。1949年,香港新华社邀请秦作为港九的三名代表之一(另两位是曹日昌、严希纯)去解放区参加第一届科协大会的筹备工作。当时面临去解放区,或去美国为中国共产党做生意的两种选择。秦选择了前者,从香港乘船到大连进入东北解放区,于同年7月到达北平。除参加全国第一届科协大会筹备工作并出席了会议外,还应聘为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当海内外知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成就

6

由于他具有纯粹数学的坚实基础,又在解决国防的实际任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者相结合,使秦的研究涉及众多领域,在微分方程、应用数学、计算物理、计算数学、相对论、人工智能和经济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在微分方程方面有:

常微分方程所定义的积分曲面.作出有关希尔伯特(Hilbert)第16问题的第一个结果N(2)=4。50年代中期,苏联莫斯科大学校长彼得罗夫斯基曾对(E2)系统得到N(2)=3的结果,即最多只能有三个极限环,惊动了当时世界数学界本行同仁。但1978年在北京,秦元勋指导研究生史松龄证明了N(2)≥4,推翻了苏联数学家下的结论。最终打开大门的金钥匙还是在“五七”劳动学校割麦劳动时割麦抓根的启迪。在复域上极限环变成了“孤立极限积分曲面”,(En)在复域中的积分曲面都有根(包括实、复奇点,有限和无限奇点)。1983年,秦证明了:N(2)=4,并证明极限环的分布为(1,3)分布,即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贡献

7

1980年起,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了有关经济工作的数学研究。比如,建立农业数据库,综合运输的规划,研究积累与消费最佳比例等等。

总之,秦元勋既从事纯理论的数学研究,又从事解决实际任务的应用研究;既引入国际的先进学科,又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分支学科,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近代科学技术的重大课题很少能一人完成,秦深知这一点。故在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科研组织工作和干部培养工作。他总结说:“我们科研基础薄,时间缺保证,但我们可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和依靠集体去补偿。”他从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基本上一直担任科研组织和行政管理工作。除上面已提及的外,还在国内外的社会学术团体兼职。比如任国家科委数学组成员、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的会员.还兼任河南省数学所名誉所长。除任国内多种杂志的编委外,还是美国《计算物理》杂志的编委,英国爱丁堡皇家

展开阅读全文 ∨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