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蔡镏生简介

蔡镏生简介

发布时间:2022-02-01
27人浏览
蔡镏生,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催化动力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光化学研究的先驱者。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蔡镏生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泉州

出生日期:1902年9月18日

逝世日期:1983年10月24日

职业: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化学系

简介

2

蔡镏生,物理化学家。1902年8月16日生于福建泉州。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10月23日逝世。曾任吉林大学教授、该校化学系主任。领导组建了吉林大学催化动力学研究中心。开展了与能源开发有关的光化学与反应动力学基础研究。为综合利用甲烷,研究了甲基过氧化氢的产生与分解反应动力学。对光解水制氢、光催化合成氨、激光引发反应及光化学合成、LB功能单分子膜、稀土离子的发光与能量转移等课题都进行过开创性研究工作。研究中重视反应可能产生的微观机制,如研究甲烷氧化,注意并得到激发态分子氧实现C-H键插入反应的可能历程在光化学系列研究中,注意到分子内与分子间的电子转移与激发能转移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人物生平

3

1902年8月18日,蔡镏生在福建泉州一个贫寒家庭出生。

1920年,在泉州培元中学毕业后,从小就喜爱化学的他就读燕京大学化学系。

1929年,他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攻读光化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

1932年,他以《“氰基紫外光聚合”和“气体通过熔融石英的扩散速度”》为题,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蔡镏生在燕京大学化学系任教。

1948年春,应邀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

1949年,放弃被聘为美国圣路易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的机会,回国担任燕京大学化学系主任。

1952年,响应国家号召到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与唐敖庆教授、关实之教授、陶慰荪教授通力合作创建化学系。

1982年5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10月24日,病逝于长春。

主要成就

4

科研综述

开展了与能源开发有关的光化学与反应动力学基础研究。为综合利用甲烷,研究了甲基过氧化氢的产生与分解反应动力学。对光解水制氢、光催化合成氨、激光引发反应及光化学合成、LB功能单分子膜、稀土离子的发光与能量转移等课题都进行过开创性研究工作。研究中重视反应可能产生的微观机制,如研究甲烷氧化,注意并得到激发态分子氧实现C-H键插入反应的可能历程在光化学系列研究中,注意到分子内与分子间的电子转移与激发能转移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1924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与吕兆清(中国制革工业的开拓者和实业家)为振兴民族工业,系统地开展了鞣皮方法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制备皮粉,研究皮粉的物化性质和操作工艺。他们不顾校方的阻挠和要挟,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洋法”制革厂。

1932年回国后,与燕京大学物理系葛庭燧教授合作,研究了“鱼藤酮的紫外吸收光谱”和“鱼藤酮的光化学分解”;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5

蔡镏生生前曾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春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化学通报》编委,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此外,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长春市民主促进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个人生活

6

就在蔡镏生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病床前,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几位青年学者讨论一项科研课题。他仔细记录,认真发表意见。

人物评价

7

蔡镏生是中国催化动力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光化学研究的先驱。(吉林大学评)

蔡镏生长期致力于能源开发,从事有关催化动力学和激光化学研究工作。50多年来在教学科研领域孜孜进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中国实验物理化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民主促进会裴素云评)

蔡镏生善于将新的物理实验技术应用于化学科学研究之中,对中国实验物理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创建和领导的吉林大学化学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人才,科研成果卓著,已跻身于中国综合性大学化学系的先进行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评)

人物影响

8

遗物捐赠

1983年10月24日他逝世后,遵照遗嘱,把他的全部文献、笔记和研究手稿献给了他的研究集体,把他所收藏的1126册书刊,赠送给故乡的泉州华侨大学。

相关图书

《蔡镏生纪念文集》,江福康等著,1994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由赵朴初题写书名。雷洁琼、谢冰心等民进中央领导都为之题词,科学家卢嘉锡、朱光亚、唐敖庆、余瑞璜和吉林省政协主席刘云沼等领导题了词。吉大的领导,蔡老的同仁、学生、亲友等题词、写文章缅怀蔡老的一生。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