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向楚简介

向楚简介

发布时间:2022-02-06
12人浏览
向楚(1877—1961),字仙乔(亦作仙樵),号觙公,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19岁入县学,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川书院,师从前清进士出身的翰林赵熙,致力于汉唐经学和声韵文字学,时人将他与周善培、江庸合称为四川的“老三杰”。因其学术渊闳,于文字、音韵诸学造诣尤深,孙中山先生曾誉其为“儒宗”。其人为重庆辛亥革命的主要宣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重庆光复后任蜀军政府秘书院长、四川军政府秘书厅长。在护国战争中,曾参与策动“肇和号巡洋舰”起义之谋。其后,任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教育厅长和南京高等学校国文部教授、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公立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院长、国立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等职。解放前夕,被川大教授会议公推为代校长。解放后,为民革中央委员,并先后被选为四川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1952年调任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1961年病逝。向楚所著《巴县志》为全国名志,有音韵学、文字学著述多种并诗集一卷传世。其前半生身居要津,左右时局,于风云变化间挥洒热血;后半生潜心教育与学术,对成都地区各高校的发展壮大贡献良多。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向楚

别名:向仙乔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巴县

出生日期:1877年

逝世日期:1961年

职业:革命家、史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东川书院、光绪二十八年举人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辛亥革命先贤,对川渝文教事业贡献良多 曾任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教育厅长; 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四川大学代理校长

代表作品:《巴县志》、《空石居诗存》等

人物生平

2

向楚(1877—1961),字先乔(仙樵),号觙公。1897年考入重庆东川书院学习,得山长赵熙嘉赏,与同学周善培、江庸被誉为“赵门三杰”。1899年秋随赵熙赴北京,接触了章太炎著作。1901年,泸州创设经纬学堂,任教习。1900年赴乡试中举。1904年在重庆开智学堂、正蒙公塾任教。1906年由杨庶堪介绍入中国同盟会,又一同到永宁中学堂任教,开展革命活动。1907年赴北京,授内阁中书。1908年中国同盟会急召回重庆,担任中国同盟会宣传工作。1911年11月22日蜀军政府成立,任秘书院长。1913年8月重庆成立讨袁军,任民政厅总务处长,讨袁失败后亡命上海。1915年入中华革命党,参加策动肇和号巡洋舰起义。1916年任南京高等学校教授。1917年赴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孙中山先生曾亲书“蔚为儒宗”四字横匾为赠。1918年任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1924年起先后任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四川

展开阅读全文 ∨

赵门三杰

3

向楚出生于1877年7月,父亲向万钟是县里的商人,在乡里素有名望。由于从小读书勤勉,向楚19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学东川书院。当时荣县县长赵熙在重庆主持书院工作,秉承张之洞办尊经书院的宗旨,以“读书之根柢在通经”,“通经之根柢在通小学”,坚持让学生们从段氏说文入门,遍读群经。向楚在校内成绩突出、雅善诗文,颇得赵熙赏识,与同学周善培、江庸一道,被时人称为“赵门三杰”。

1899年秋,向楚随赵熙赴北京,在清廷内阁任职。1900年赴乡试中举。正值乱世,剧变连连,从戊戌六君子被诛到八国联军入北京,清廷与德、美、英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黑暗的政局和动荡的时代深深触痛着向楚。乡试得中之期,很多人向他报喜,向楚却非常漠然,甚至说:“国将不国,一举人何足为荣!”可见其忧怀国事之心。

书法名家

4

其师赵熙是清末书法名家,书法杂糅碑帖,号为“赵体”。在动荡纷乱的时代,赵熙无论书写、行事俱能卓然而异,不愧大家风范。他曾说:“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气,惟豪杰乃能挺然风气之外。”“凡天资颖者喜南书,挟胜气者喜北书。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长短。相济不相非,斯杰士也。”向楚受赵熙的影响颇深,对书法多用心力,加上数十年学养所积,字外功力甚深,字体清雅脱俗,终成颇有影响的一代书家。

重庆独立先驱

5

1906年初,重庆成立中国同盟会支部,推杨庶堪主事,向楚与杨庶堪是莫逆之交,由其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向、杨二人为发展中国同盟会组织,一同到永宁中学堂任教,开展革命活动。两人以学堂为据点,与泸县及当地中国同盟会革命党人联系,在教育界及青年学生中积极宣传民主革命。

在永宁中学,二人于上课讲解或指导学习时,皆详论古今形势,介绍晚明顾炎武、黄梨洲的著作,以及《民报》《国粹学报》等,以唤起学生民族意识之觉醒,学生中如张颐、杨伯谦、陶子琛、曾缄等,都先后加入同盟会。两人更与校外党人联为一气,互通声息,一时间永宁成为川南革命之大本营,中学堂俨然成了司令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同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在朝天观举行市民大会,宣告重庆独立,向楚会同朱之洪等人迫令重庆知府纽传善、巴县知事段荣嘉剪辫缴印,跪地投降,成立蜀军政府,向楚任秘书院院长。

军政府创立之初,经费很成问题,向楚

展开阅读全文 ∨

任川大文学院院长

6

1918年向楚来到了成都。1927年,向楚出任省立国学专门学校校长,以民族文化的继承发扬为己任,投入全部心力经营。他延请蒙文通任教务主任,宋师度为学监,合三人之力,既负责行政又兼任教学。所有教师,都是当时的名儒。如龚道耕教经学,余舒教诸子,卢前教词曲等。向楚还特别邀请徐子休每周来学校讲授宋元哲学。学院采取导读作风,教学与治学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典籍,自行钻研。这一制度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就专与深而言,其教学效果不容抹煞。

虽然向楚从不以诗人自居,但其诗名早已享誉海内。他曾为三苏祠博物馆撰写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传诵一时。当时卢前来成都教曲学,自恃是吴梅弟子,年少气盛,不把四川诸诗人放在眼内。甚至放言四川自明代杨慎之后,无解词曲音律者。及见向楚先生诗作,雅正高华,风力与神韵俱全,方才心悦诚服。卢前修《曲雅》一书,请向楚作序。向楚在序中详论南北曲之起源、同异、音律,今昔之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与《巴县志》

7

1926年到1936年,向楚两度被聘为《巴县志》总纂。向楚的脾气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1933年他受聘为总纂后,深知必须摆脱尘俗琐务,名利缰索,专一于此。还要如翰林院那样,有几位硬笔杆子。于是,他登门拜访前清举人梅际郇、秀才文伯鲁等人,恳请他们出山相助。他吩咐给老文人每天有一碗醪糟荷包蛋过早,午晚饭桌上有用砂罐煨得烂烂的猪足猪肘,旁人是不能伸筷的。马褂也替他们换新,并由杂役浆洗得干干净净。

精诚所至,同仁为之动容,纷纷效力,立表目,订条例。大家志趣相投,谈天说地,其乐也无穷。

历史正在悄然逝去,记忆也在日益淡薄,文化名城重庆应该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地方志,这个使命要由向楚他们完成。编史首推公允,不该记住的让宽容替代,不敢忘却的刻在心底。向楚带领众人遍阅古册考证推敲,注重史料翔实,落笔言近旨远,行文流畅。

那年月,下半城的老巴县衙门电力不足,入夜只有几束萤萤弱光,伴着向楚和几位老学究在钻故纸堆。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

代理川大校长之职

8

1949年冬,解放军三路迫近成都,国民党胡宗南部由陕西退成都,川大校务无人负责,全校教授公推向楚代理校长之职。当时胡宗南想驻兵川大校区,向楚多方劝阻,婉言拒绝。成都和平解放后,军管会派员接管川大,时年已70多岁的向楚率各院工作人员办理移交,大小事务多有承当,其负责的态度使很多军管会接管人员为之动容。

向楚晚年依旧边治学边从政,1961年10月,向楚辞世,时年84岁。向楚一生在动荡的时局间寻求民族国家之前途,凡事皆持身谨严。虽然俗务缠身,但在治学上仍不输于当时诸辈,尤于经史透彻、烂熟于胸。他曾说:“若讲经学史,须严别汉代之古文今文,若通经致用,则宜择其有裨于今日国家之政教者。”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