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石耀霖简介

石耀霖简介

发布时间:2022-02-06
50人浏览
石耀霖(1944.2.10—),河北保定人。地球物理学家,地热构造学研究的开拓者。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6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耀霖长期从事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将地质学、地震学及比较行星学有机联系起来,考虑变形、孔隙流体和热传递复杂耦合作用,从而在地球动力学定量化模拟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开拓了地热构造学研究方向。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相关研究中对区域地热特征形成机理,特别是印度板块俯冲剪切生热和藏北热松弛作用作了定量化解释。对大别—苏鲁古老超高压变质带和新西兰现今陆壳俯冲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二维模型局限性,提出了俯冲洋壳携低密度陆壳窄条俯冲到超高压变质深度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了P-T-t轨迹形成的控制条件。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石耀霖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西桂林市

出生日期:1944年2月10日

职业:地球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要成就: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球动力学定量化模拟 开拓了地热构造学研究方向

人物经历

2

1944年2月10日(民国三十三年),石耀霖出生于广西桂林市。

20世纪50年代初,石耀霖来到北京,先在福绥镜小学上学后,1955年进入北京四中学习,1961年高中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地球物理专业。据《四中校友》报和科大的校友回忆,他在中学、大学均是班上年纪最小、学习成绩排第一的学生。

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暂未分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术期刊全部停刊的状况下,他和伙伴们一起创办了《地震战线》杂志,并请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了刊头,这一刊物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地震》,刊名仍然沿用了郭沫若的题字。

1968年至1978年,在地质矿产部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10年。

1978年恢复高考和招收研究生,石耀霖考上了北京大学地质系王仁的研究生。他是文革后首届研究生。

1980年考上公派留学生,于1986年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88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3

国际刊物《Tectonophysics》编委,《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力学学报》、《地质力学学报》等刊物编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副主编,IASPEI(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地球动力学专业组负责人

人物评价

4

年近古稀的石耀霖,身材魁梧健壮,说起话来却斯文儒雅。作为教师,他为人师表,成为了学生的楷模;作为研究地球的科技人员,他因开创性的研究,跻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列,被誉为为地球“把脉”的科学家。(广西新闻网甘秋亮)

石耀霖先生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竭力提携年轻人,指导他们走向世界科技前沿。他将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许多源程序都免费提供给同行和学生,多次将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实验设备、软件、原版资料等与同行共享。他宽阔的胸怀、深厚的科学素养赢得了师生的广泛尊敬和赞誉。(《地震》杂志编辑部朱元清)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