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方徨简介

方徨简介

发布时间:2022-02-19
18人浏览
方徨。原名袁金元(在八仙桥国恩寺难民收容所参加话剧演出时,把原来的姓名袁全元改为方徨。) 中共党员。著名导演。历任中央电影局编导,山东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曾担任影片《三毛流浪记》的剧务工作,参加故事片《上饶集中营》的摄制,担任副导演。《水土保持》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三等奖。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方徨

国籍:中国

出生地:苏州吴县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2005年03月

职业:导演

性别:男

简介

2

原名袁金元。上海人士。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在上海读书,后参加新四军,在教导队毕业后任老一团文工队员,皖南事变后曾入上饶集中营。1943年后任盐阜区宣传部文工团副团长,山东省文协专业作家。1949年后任中央电影局编导,山东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菱荷艳》,长诗《红日初升》,电影文学剧本《上饶集中营》(副导演)、《两个巡逻兵》、《敢想敢做的人》、《逆风千里》等。科教片《水土保持》(撰稿)获意大利威尼斯三等奖。

生平

3

方徨1916年生于苏州。1925年,刚刚十岁的方徨,随着全家从苏州到了上海。他的父亲是个裱画匠,整日裱糊字画,有时也为面盆、镜框等小用具画点花鸟虫鱼,终日不停地辛勤劳动,才混个半饱。在这种境况下,方徨只在一个不收学费、书费的学堂里读了一年书。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方徨就不得不到一家做玻璃瓶的小作坊当学徒。学徒工只混得一天三顿饭,冬天连一件棉衣也没有,还得成天把手浸在冰凉彻骨的水里洗涮玻璃瓶,晚上则蜷缩在作坊的角落里,裹着破被睡觉;到了夏天,常常在广告牌下面的草地上露宿。三年满了师,方徨先后在两家玻璃厂做工。从每月五、六元工资,增加到九元,但仍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可他还想方设法省下一、两毛钱,钻进三、四等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这是他唯一的文娱生活。就在这一段经历中,他和电影结了缘。

抗日战争爆发了。“八·一三”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闸北区,方徨做工的玻璃厂也在炮火中烧毁了。一夜之间他变成了难民,流浪在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

工作经历

4

1926年在上海读书,后参加新四军,在教导队毕业后任老一团文工队员。“皖南事变”后曾入上饶集中营。

1943年后任盐阜区宣传部文工团副团长,山东省文协专业作家,1949年后历任中央电影局编导,山东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

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担任影片《三毛流浪记》的剧务工作。10月,被调到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从事编导工作,从此,正式进入电影行列。1952年,参加故事片《上饶集中营》的摄制,担任副导演。接着同张客合作拍摄影片《闽江桔子红》。1953年,调到上海科教片厂,拍了三部片子,其中《水土保持》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三等奖。

1955年,被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独立导演影片《谁是凶手》《两个巡逻兵》《不老松》等。

1958年底,调往山东电影制片厂任副厂长兼导演,拍摄影片《敢想敢做的人》。

1961年,调到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

1964年,完成了故事片《逆风千里》,因该片被“四人帮

展开阅读全文 ∨

大事年表

5

1938年夏,各难民收容所的地下党秘密动员一些贫苦工农和爱国青年去皖南参加新四军。方徨满怀着抗日的激情报名参加了。在上海各个难民收容所里集中了四、五百名决心抗日的青年,以“慈善总会”出面,假借遣散难民的名义由上海地下党负责带领,从上海坐船经温州转赴皖南,步行了一个多月到达新四军军部云岭。方徨找到了自己的队伍。从此,他在革命的战斗行列中成长。

他在教导队学习了三个月。1939年初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一支队老一团政工队当代理队长。除打仗外,政工队还演出一些宣传抗日的节目。方徨还学习了舞台美术的工作。两年紧张的战争生活刚过去,“皖南事变”发生了,国民党以十倍于我之兵力向我进攻,方徨所在的老一团警卫部队和军部被敌人打散。他和几个战友潜藏在山上,弹尽粮绝,被敌人搜捕到了。当时,敌人把在“皖南事变”中俘获的新四军排以上的干部五百六十多人关在上饶集中营里,周围用两个团的兵力防守着。在集中营里,敌人对新四军的残酷

展开阅读全文 ∨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