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吴友三简介

吴友三简介

发布时间:2022-02-20
26人浏览
标签: 农业教育家
吴友三,1909年4月21日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少年就读于南京第一中学,后转入金陵大学附中。中学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预科,后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系。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吴友三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余姚县

出生日期:1909年4月21日出生

职业: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主要成就: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 小麦抗锈育种培育出十多个品种

性别:男

人物生平

2

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吴友三,少年就读于南京第一中学,后转入金陵大学附中。中学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预科,后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系。193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在学习期间,他对植物病理学和作物育种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也深得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戴芳澜和俞大绂的赏识。1938年他随校迁到重庆,在任教期间,他对小麦、大麦和蚕豆的病害做了较多的调查研究,发表综述文章数篇。1940年离开金陵大学,先后到成都金塘县铭贤农工专科学校、湖北农学院任教。1944年回到重庆,在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任荐任技佐。在俞大绂教授的指导下,他在大、小麦品种抗黑粉病菌方面做了不少研究,首次将秆黑粉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成功。这在当时是被国外同行学者均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吴友三为

展开阅读全文 ∨

工作简历

3

1909年4月21日 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夏港渡。

1935年8月 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系毕业,获农学士学位。

1935—1939年 任金陵大学植物系助教。

1940—1942年 调任铭贤农工专科学校讲师。

1943年 受聘湖北农学院病虫害系任副教授。

1944—1947年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荐任技佐。

1948—1950年 在加拿大煞斯坎川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植物病理学和抗病育种技术,获理学硕士学位,后任助理研究员。

1951—1952年 复旦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任教授。

1953—1978年 任沈阳农学院教授,兼任植物病理教研室组长、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及育种和森林保护研究室主任。

1978年 沈阳农学院植保系主任。

主要论著

4

1 吴友三.小麦秆黑粉病(综述).生物科学杂志,1936.

2 吴友三.小麦腥黑穗病(综述).中央农业实验所特刊,1937.

3 吴友三.小麦病害调查报告(一)、(二)、(三).农报,1936.农林新报,1938.

4 吴友三.小麦赤霉病(综述).农林新报,1936.

5 吴友三.植物病害防治.福建农业出版社,1948.

6 WuYou-san.Temperatureandculturalstudiesonurocystistriticikoern.CanadaJour.ResearchC.1949,27:66-72.

7 WuYou-san,ShebeskiLH,andBantingJD.TheeffectoffrostongerminationandthevitalityofseedlingfromfrostedWheat.Univ.Sask.ExtentionBull.,1951,No.128.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贡献

5

小麦抗锈育种

1948年,吴友三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就开展了远缘杂交选育抗锈品种的研究。他用小麦与鹅冠草,小麦与黑麦,小麦与山羊草进行杂交,来研究杂交后代抗锈病的遗传规律,发表了“小麦与鹅冠草杂交后代抗秆锈菌的遗传规律”的论文。同时在国外期间,他收集了小、大麦品种1000余个,其中有些作为亲本后来在国内育种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如在黑龙江麦区推广的松花江4号优质小麦品种,其亲本就有他从国外带来的材料。

吴友三回国后,在小麦抗病育种上坚持数十年。他认为在小麦的抗病选育方向上要坚持多抗性育种,但对某些耐病性程度低一些的品种,只要有实际效益,也要加以研究。几十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批培育出免字52号;第二批又选育出免字849号;接着第三批选育出沈农6871(适于黑龙江省种植的早熟抗锈品种)、沈农1号及耐锈2号等,均已投入生产使用,并受到普遍欢迎。此外,还有免字79系统1-9、免字82-1-2系统(多抗性兼具

展开阅读全文 ∨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