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林郁简介

林郁简介

发布时间:2022-02-22
32人浏览
标签: 昆虫学家
林郁,农业昆虫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水稻三化螟的防治和农药的研制工作。他根据螟虫发生规律提出了“四田”概念,使我国螟虫防治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单剂和复配剂农药的研制上,成功地合成溴灭菊酯,填补了我国菊酯类农药品种的空白。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林郁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莆田县

出生日期:1909.01.17

职业:农业昆虫学家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农学院

代表作品:水稻螟害和移植的关系,水稻螟虫及其预测预报

经历

2

1929年考取浙江大学农学院,先读预科一年,后转本科园艺系。在业师蔡邦华、周明牂教授的影响下,主修昆虫学等课程。

1934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病虫害系助教,辅导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经济昆虫学和昆虫研究法等课程。

1936年经蔡邦华推荐,应聘于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任技佐,协助蔡邦华从事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农业实验所内迁,林郁随其到该所的贵州工作站协助刘廷蔚先生进行白蜡虫的繁殖及生产研究。他经常深入产地作调查研究。后来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弄清了白蜡虫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我国优良虫种的质量指标,并写成《贵州白蜡虫品质问题》的研究报告。这篇论文被同行学者评为“创吾国昆虫学研究之新记录”。

1944年,重庆国民政府根据“租借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同盟国提供贷款或出售武器、弹药、战略原料、粮食等物资的法案)向美国贷款,选送一批中年技术人员赴美国实习进修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职位

3

林郁先后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农药学会理事,江苏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198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由于他工作卓有成效,曾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政协、南京市科委的奖励和表彰。

工作经历

4

1909年1月17日,生于福建省莆田县。

1929年,毕业于厦门集美学校。

193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获农学士学位。

1934年—1936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6年—1937年,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进所技佐。

1937年—1945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贵州工作站技佐、技士;兼任贵州师范学院教员、贵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1945年,在美国农业部昆虫局粮食、甘蔗害虫研究室实习,继转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昆虫系进修。

1946年—1949年,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任农林部烟草改进处技正和上海南通农学院教授。

1950年—1958年,在上海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水利部工作,后在南京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8年—1966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研究员。

1966年—1972年,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1987年,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江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5

1 林郁.贵州安顺之白蜡虫.农报,1940,5(34—36):735—737.

2 林郁,钱永庆等.六六六乳剂防治水稻螟虫初步试验结果.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月刊,1950(1):27—29.

3 林郁,祝兆麒等.水稻螟害和移植的关系.华东农业科学通报,1954(2):46—52.

4 林郁,黄山等.太湖流域的水稻螟虫问题.华东农业科学通报,1955(3):32—36.

5 林郁.水稻螟虫及其预测预报.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6 林郁,祝兆麒等.三化螟有效积温的研究I各虫态期的发育零点和其有效积温.昆虫学报,1959,9(5):423—435.

7 林郁.关于水稻治螟的几点意见.昆虫学报,1962,11(3):305—308.

8 林郁.螟虫发生与水稻栽培制度的关系.中国昆虫学会1961年学术讨论会会刊,1962:88—89.

9 林郁.栽培治螟是中稻消灾保产的有效方法.江苏农学报(创刊号),1962

展开阅读全文 ∨

伟大成就

6

探索防治措施

林郁从1936年协助蔡邦华教授研究水稻三化螟起,历经数十年,为解决历史上难于防治的水稻三化螟为害,努力不懈。水稻是世界60%人口的主要粮食,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南螟”、“北蝗”是我国历史上遗留的两大虫害。1950年他受农业部植物保护局的委托,组织全国性的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协作组,将有关科研、教学和行政三方面的力量组织到一起进行攻关。初期治螟方法还停留于人工防治为主,如点灯诱蛾,掘稻根,剪枯心、白穗等。由于对螟虫发生规律缺乏研究,往往是见虫就治,代代治,四季治,十分被动。林郁认真总结了我国老一辈治螟经验,带领同事深入太湖流域螟害灾区,调查螟害的历史演变过程、成因,同时与实验室工作相结合,探索出了螟虫的发生规律并找到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探索结果

水稻三化螟是单食性害虫,食料因子和水稻栽培制度是形成螟害轻重程度的关键。林郁根据螟虫和水稻这一对矛盾,首先以大量的科学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

领先地位

7

胸还大志

20世纪40年代有机合成农药发展初期,林郁在美国学习了药剂学和新农药试验,还与国外农药公司有所来往。在这基础上,他开展了对我国适销对路的农药新品种和复配剂型的研究,在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和江苏省农药研究所等单位协作下,取得显著成绩,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单剂方面有多虫畏(又名戊菊酯)氯菊酯、乙酰甲胺磷等;在复配剂方面有稻丰灵、虫螨净、氰久合剂(原名丰收菊酯)、果丰灵、双效酯、多效菊酯、保丰灵、全效灵、多功能复配剂等。这些复配剂有增效作用,可克服害虫的抗药性,并能扩大治虫谱。江苏省农药事业在1973—1983年得以迅速发展,是和林郁重视横向联系,善于加强学科之间的大协作分不开的。这正是他主持研究工作的一大特色。他经常主动和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协作,不计较名誉地位。治螟农药“苏化203”的应用,是与农药合成、生产以及劳保、卫生等许多单位、许多学科协作研究的结果。他在江苏省科委和化工厅的

展开阅读全文 ∨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