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陶亨咸简介

陶亨咸简介

发布时间:2022-02-25
23人浏览
陶亨咸,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机械工程技术领导工作。主持推行机电产品三阶段设计程序,倡导设计与工艺相结合。领导了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积极推动无损检测、失效分析、摩擦学技术、设计方法学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陶亨咸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14年8月31日

职业:科学 机械工程专家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人物生平

2

1914年8月31日,出生于天津市。

1926—1933年,天津市南开中学学习。

1933—1934年,同济大学德文班学习。

1934—1939年,同济大学机械系学习。

1935年,担任同济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学生会内,一方面参与组织学生运动,一方面还和学生会内部的右派学生进行斗争。

1936年12月24日,参加上海市学生大示威,以后加入了上海市学生救国会,投身于抗日反蒋的救亡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同济大学迁校离开上海,参加了同济大学战时服务团负责宣传工作,活跃在街头和伤员中。

1938年,同济大学又一次掀起驱逐反动校长翁元龙的学潮,被选入学生代表大会主席团领导这一斗争,为此,学校当局决定开除他的学籍。

193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39—1941年,江西大庾钨业管理处修造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41—1945年,兰州甘肃机器厂助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科研综述

长期从事机械工程技术领导工作。主持推行机电产品三阶段设计程序,倡导设计与工艺相结合。领导了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积极推动无损检测、失效分析、摩擦学技术、设计方法学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参加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工程建设所需机械设备的研制规划和设计制造。参与了中国1956—1967年科技发展规划和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工作。首先提出了注意开展自行设计机电产品建议,积极推行产品设计、试制、鉴定的科学工作方法,积极推行产品设计的三个阶段(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程序。积极组织并推广应用有限元法和价值工程,推动了中国无损检测技术和摩擦技术的发展。

机械工业

他长期从事机械工程技术领导工作,基础理论扎实,知识渊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技术管理和组织领导的岗位上,为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50年代,他在一机部技术司任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1981年被选为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六、七届委员,198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1980~1985年兼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三届秘书长、第四届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学会和无损检测专业学会理事长,任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