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封至模简介

封至模简介

发布时间:2022-02-27
74人浏览
封至模,男,秦腔剧作家、教育家。字挺楷。祖籍陕西咸宁柏坊村,生于咸宁景龙池(今属西安市碑林区)。著名戏剧活动家、教育家、导演、戏曲作家。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封至模

别名:封挺楷

国籍:中国

出生地:咸宁景龙池

出生日期:1893年12月26日

逝世日期:1974年8月8日

职业:秦腔剧作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国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

代表作品:《山河破碎》

字号:挺楷

人物介绍

2

封至模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戏剧活动,是我国话剧运动早期开拓者之一,同时对京剧,豫剧,特别是秦腔艺术,在理论,教育,创作,实践和革新诸多方面,卓有建树.

他是夏声剧校,陕西省戏曲专修班,上林剧院创始人,及西安饭庄,阿房宫,西安实验话剧团的创始人之一.封至模先生在易俗社其间,创作的<山河破碎><还我河山>两剧于抗日战争其间在北京上演,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封至模先生的桃李满天下,象上海京剧院著名导演马科,戏曲专家陈幼韩,秦腔名家任哲中,李继祖,余巧云等,连豫剧名家陈素真,常香玉等都直接受过封至模先生指导.

封至模先生一生著书无数,给我国戏剧研究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如<秦腔声韵初探><中国戏曲大词典><秦腔剧目汇考><秦腔概论>等等

人物历史

3

他编的爱国历史剧《山河破碎》和《还我河山》,风格新颖,场面壮观,对激发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鞭挞一味妥协、退让的政府当局起了很好的作用,演出之后轰动平津。1937年6月13日《全民报》报道《山河破碎》在北平怀仁堂演出盛况说:“观众之多,足无隙地,无票遭拒于门外者大有人在,观众欢迎的情绪,诚为仅见。”《山河破碎》何以如轰动?该报道深刻地指出:“当此国难严重之日,实于宋朝无二致。宋时君昏臣懦,畏敌如虎,因循苟且,只图贪生,抗敌之士不能容,奸佞当权,卖国误国,卒至沦于异族,在民族史上留一污痕”,而“此剧写历史的伤痛,促民族的觉悟,振聋发聩,去懦警顽,实对现时之中国当局下一针砭。方今举国民众,抗敌殷切,故亦极欢迎此抗敌救国主义之民族佳剧也”。封还精心主持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秦腔唱片,以弘扬秦腔艺术。对易俗社剧场仿北京中和剧场的改造,首创在西安实行对号入座,让监场(前场管理人员)人穿蓝色红

展开阅读全文 ∨

演出剧目

4

在京曾演出过《五典坡》《贵妃醉酒》《五花洞》《十三妹》《三娘 教子》,红极一时。1922年回到西安,加入阎甘园、李逸生、周伯勋等组织的京剧票友社--广益娱乐

社,封登台演出,轰动西安。不久又去北京,拜青衣花衫李宝琴学做工,得秘本真传;还与话剧界、

京剧界名流交往,探索表演技艺。同年秋,旅京秦人为陕西大旱、“虎列拉”(霍乱)蔓延举行义演,

他响应张凤翙、寇锡山、王杰三、武少文、马公韬号召,又演出《梅龙镇》之李凤姐、《虹霓关》中

的东方玉梅、《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以扮相秀美,功法稳厚,声腔饱

满,举止飘逸,顿挫分明,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喝彩。回陕后曾与刘尚达、张寒晖、周伯勋、姚一征

组织西安实验话剧团。

教育经历

5

奉献于教育事业

1926年以后任成德中学美术教师。由于酷爱戏剧艺术,遂于1930年从教育界转

入戏剧行列,加入了陕西易俗社,曾任该社编辑、教务主任、评议长、训育主任、导演等职。从1931

年至1938年的八年中,他力主戏曲革新,力矫秦腔粗俗之习,在以易俗社为实验基地的秦腔改革中

承上启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抗战时期

为避日机空袭,封住在东关一家花园窑洞,仍抓紧时间在窑洞前的树荫下,为宋上华、伍富民、杨令俗、雒秉华排导了《拷红》《龙门寺》《渔家乐》《桑园寄子》等戏,使这些演员艺技日增,享誉西北。离开易俗社后,他还相继创办了夏声剧校(京剧)、戏剧专修班、上林剧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先后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和西北戏曲研究院工作。抗美援朝时,他以花甲之年义演《虹霓关》,并为易俗社新生部和三意社、尚友社及戏校讲课授艺。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前,他亲自为刘毓中改编排导《卖画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6

先生在戏剧理论系统化方面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早在1934年完成的《陕西四年来之戏剧》一文,从宏观上对陕西的秦腔、汉二簧、眉胡、话剧、京剧、皮影和歌剧作了阶段性的全面总结,提出了改革新思维的新举措。这篇内涵深邃、情文并茂的论文,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它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理想的导演》一文,是秦腔剧史上最早的导演论文,为秦腔建立导演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后相继又有《秦腔概述》问世。解放后完成了《秦腔艺人考略》《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秦腔声韵初探》《中国戏曲大词典》等。

宣传意识

7

先生的超前意识还表现在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他不失一切时机地宣传戏剧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把戏剧的高台教化和寓教于乐“打入国人意识中”。“不要忘记改造观众,提高其鉴赏能力”也是先生在艺术实践中孜孜以求的。他充分利用每一次随团出外巡演的时机,或撰文或座谈宣传介绍秦腔艺术和演员,扩大了秦腔的影响和知名度。还曾与《新秦日报》举办“菊部春秋”评比演员活动,王天民和李正敏在这次评比中夺魁,分别荣获“西京梅兰芳”和“秦腔正宗”的桂冠。从此,这桂冠也就成了他们的艺术别名被传扬至今。

他在“八十寿序”中写道:“我一生为许多艺人作序,然而有谁为我写序呢?只好自己为自己写序了……”1974年在南京病逝,享年82岁。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