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姓起源复杂,可以概括如下:
源流一:源于少昊,殷封尹城。
据唐代张九龄所撰谱牒《姓源韵谱》记载:“少昊之子殷,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焉”。少昊是远古时期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子殷执掌工正,被封于尹城,后代子孙因此为氏。
唐代另一本谱学著作《元和姓纂》记载:"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氏焉”。少昊氏曾以“玄鸟”为图腾,这支起源也可理解为是以图腾立姓。
源流二:源于西周作册尹佚,官尹始祖。
尹佚,也称史佚,《清华简》记为“作册逸”,他曾经受命观察天文、制订历法并且记录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尹佚之后,“作册尹”成为西周沿袭商朝所设的官僚机构,属于王宫内廷史官,负责为周天子起草文书,主持策命诸侯及卿大夫,兼任神职。在西周后期,作册尹通常称为“内史”,内史归属于太史寮,尹氏是太史寮的长官。西周灭亡后,跟随周平王东迁的尹氏获得了封邑,称“尹邑”(河南宜阳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6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境内),西晋移到今天水市所在地。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此支尹氏为晋时尹纬之族所在。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平帝时相当于今河北献县、交河、武强等一部分地。其后或为国,或为郡。此支尹氏,为东汉尹敏的后裔所开基。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燕喜堂:取自《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清风堂:“吉甫作诗,穆如清风”典故。
敦伦堂(灯笼堂):《孟子·滕文公上》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敦谓厚道,伦谓伦常,即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要亲善和睦。合淮尹氏以此为堂,体现儒学传统也!又曰灯笼,取自宅邸门前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威武的狮子两边开,忠厚家风之谐音也。
和靖堂:宋时尹焞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居士”。
一经堂:宋绍兴二年
宋、元、明期间,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迁移。全国形成了赣、湘、浙、苏、鲁一片尹姓聚集地,尹姓人口重心由中原向东南移动。
宋时,尹姓大约有2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27%,姓氏排位第七十二位。当时尹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全国尹姓总人口的22.8%。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南、甘肃,这三省尹姓大约占全国尹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四川、山东、河北、江西,这四省的尹姓占尹姓总人口的31%。全国尹姓形成以河南为中心向四方散播的分布的局面。
明朝时期,尹姓有2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排在第八十七位。当时尹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这五省尹姓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甘肃、河北、四川、湖北、河南等省,这五省的尹姓又集中了32%。江西为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16%。
2013年尹姓的人口220余万,排在全国第九十五位,
《元和姓纂》尹氏辑录:“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氏焉;《风俗通》云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封禅书》:“秦襄公既侯,居西垂(今甘肃省东南部),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
《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汉代豫州(今河南)从事尹宙载其先辈:“出自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师尹”一词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关于师尹的解释,自毛传以来皆解作“大师尹氏”或“尹姓太师”,至王国维始辨析其为二人,即首掌军职的大师和首掌文职的尹氏,《大雅·常武》原文有过这一段描述:在征讨徐国之前,周宣王亲自册封卿士南仲为大师,整顿全军,又口诏尹氏册命程伯休父为行军司马,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程伯休父也被司马迁尊为得姓始祖。
《小雅·节南山之什》的创作背景约于周幽王在位,直至宗周覆灭之际,它揭示了西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