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在台湾则排在第九十七位,人口约一百零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4%左右。
关于童氏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中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
童氏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跃于渤海地区,即今山东省北部地方,然后逐渐向南播迁。
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这从两千年来童氏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
童轩(约1429-约1492),鄱阳三庙前人,明朝有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永乐初,以精天官学召入南京钦天监。景泰二年(1451)进士。历官南京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卿、提都松潘军务兼巡抚、南京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精通天文、历学,曾著《历日疏》,强调对星象进行观测、验证,主张“以自然之数求自然之运”。为文渊博雄丽,书法亦遒劲。著有《清风亭稿》、《枕肱集》、《纪梦要览》、《海岳涓埃》、《筹边录》等,其中《纪梦要览》三卷编入《四库全书》。
童姓之始祖,颛顼之子,黄帝之孙,为童姓第一人。
清代诗画家。少时放弃学业,专功诗、古文。与同郡刘文蔚等并称'越中七子'。善山水、兰竹、木石、写梅尤其著名,著有《二树山人集》。
童贯,汴京人(河南开封)人,宋代太师,《水浒传》中有此人。受徽宗宠信,因镇压方腊起义军,进封太师。金将粘罕南侵,童贯为河北宣抚,不战而逃、仓皇逃至至京城。钦宗即位后,朝廷有人诏其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等数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