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①源自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②源自高山族改姓: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
③源自满族改姓:满族布萨氏,满语为Busa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
宋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为林姓的第1大省,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约占福建总人口的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600年中林姓人口纯增加率为1%,净增加了3万。福建仍为林姓第1大省,约占总林姓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38%)、广东(26%)、浙江(18%),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
郡望
主要有济南郡、下邳郡、南安郡、晋安郡、西河郡等。
堂号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晋安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济南堂:西汉宣帝时,林遵为博士,官历太子大傅,生五子,世居济南,为济南望族,其后裔以此为堂号。
西河堂:东周时,林氏三十六世林皋,为赵国丞相,因避赵五祸,携子及家人避藏于西河白干山,后为当地望族。故林氏以“西河”为堂号。
九龙堂:战国时赵国宰相林皋,有子九人,被人称为“九龙”。
九牧堂:(九牧林)唐朝时,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九子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四言通用联
九龙衍派;
双桂遗风。
上联典指林皋,战国时赵国宰相,德高望重。他有子九人,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下联典指唐代殿中侍御史林藻,字纬乾,莆田人。
九龙衍派;
双鹤入云。
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林皋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杭州钱塘
据腾讯·大闽网2014年12月17日显示,韩国有180万林姓后裔;在台湾,林姓人口也达120多万人,是当地第二大姓氏。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