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汉宗俱碑》《元和姓纂》所载,古帝重黎之后,即羲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史称四岳,为臣子之首,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故称为宗,四岳之后有宗姓。这一支为宗姓之起源,得姓时代最为久远,处于姓氏的初始阶段,那时正是唐尧在今河北唐县称帝建都的兴盛时期。见河北唐县宗氏族谱。
四岳之后在周王朝时期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亦称秩宗、咨伯、祝宗、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诸多史书记载:“太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在宗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秩宗氏、咨伯氏、祝宗氏、太宗氏、上宗氏等,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宗氏,世代相传至今。
四岳宗伯之后是宗氏正宗,此系宗氏有宗资、宗均、宗悫、宗懔,宗泽、宗庆后,以及宰相二人:宗秦客、宗楚客。
(新唐书宰相世系四)的记录,宗楚客为出自子姓的伯宗是错误的。有族谱记录宗伯、宗资、宗均、宗悫、宗懔、宗楚客一脉相承。
出自子姓。春秋前期的宋国(今
宗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八位,人口约二十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7%左右。
宗氏族出多源,先秦时期宗氏族人已在今河南南阳、安徽庐江、四川渠县、河南淮阳、淇县以及山东淄博一带落籍,如:《左传》中陈国的宗竖,卫国的宗鲁,齐大夫宗楼。
汉朝时期,河南南阳宗氏族人是当时名门望族,不但人丁兴旺,而且名家辈出,如:五官中郎将宗伯,河内太守宗均(宗伯子),辽东太守宗京(宗均族兄),司隶校尉宗意(宗京之子),汉司空宗俱(宗意之孙),汝南太守宗资(宗均之孙),宗资之子宗承以及从事历法研究的宗绀、宗诚。东汉时期以后,宗氏在陕西西安落籍,并从此繁衍播迁到今甘肃陇西、兰州一带。
三国时期,河南南阳宗预因入仕而进入四川,蜀亡后,又徙居洛阳。
两晋时期,已有宗氏族人落籍到了山西介休。河南南阳宗氏历魏晋南北朝而不衰,如:宜都太守宗承,及其后代宗繇之、宗炳、宗夬、宗悫、宗测、
按左传,鲁为西周卫国公孟骖乘,卫国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一带)。
按左传,楼为东周齐国将下军。齐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
按汉书王莽传,宗伯凤先明礼为少府,后为仆射。姓宗伯,名凤,字君房。
按汉书王莽传,宗宣为太史令。晋伯宗之后,见宋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
(tiao):宗佻为骠骑大将军,颍阴王,南阳安众人。刘秀在宛城的故交,参加昆阳大战了,是昆阳十三骑之一。使一口凤鸣刀,相传是用古时铸造干将、莫邪剑留下的一块寒铁锻成。宗佻为人敦厚、学识不多,但刀术精、功夫极深,可惜在昆阳突围时痛失一只胳臂。
相传是宗佻之弟,南阳安众人,光武时任尚书令。
(gan):梁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东汉天文学家。初任蒙县公乘,善星历,因成功预测出日食发生的时间而迁为待诏。其孙宗诚亦能成功预测出日食发生的时间,并指出官历之误,官至舍人。其孙宗整,宗诚之兄也善星历。
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父伯,东汉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先后任上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