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八十三位。
阴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齐国有大贤人管夷吾(就是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他学识渊博,又有治国安帮的雄才大略。他后来成为齐国的丞相,帮助齐桓公称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末年,管仲的第七世孙管修从齐国逃到楚国避难,被楚王封为阴大夫,封地在阴,他的后代有的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阴氏,是今天阴姓的又一支来源。在古代,山丘的南边,河流的北边,称为阳;山丘的北边,河流的南边,称为阴。传说尧的后代有被封在一座大山的北麓,建立了阴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阴氏。在古代,阴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南阳。
今甘肃省的武威市、兰州市、庆阳市,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阴家河,河北省的邯郸市广平县阴庄、固安县、乐亭县、保定市容城县、徐水县、邢台市、冀州市,山西省的介休市、古
阴兴,东汉开国功臣,官至卫尉。
阴庆,阴兴之子,汉明帝永平年间,封为鲖阳侯,封地在今安徽省临泉县鲖城镇(据《水经注·汝水》)。
阴寿:隋朝人,果敢有武略,以监军率部征尉迟回,三军纲纪严明,为不败之师,被封为赵国公。
阴铿:南朝陈文学家。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人。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原有文集3卷行世,今存《阴常侍集》1卷,有《六朝诗集》本,又名《阴常侍诗集》1卷。有《二酉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阴子方:据《后汉书·阴识传》记,西汉宣帝时,阴子方事亲至孝,积善有德。某年腊日早晨,他正在灶台旁升火举炊,灶神露相了,于是忙下跪感恩,并将一只家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