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六十八位。隆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地方名叫隆邑,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称为隆氏。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部落有隆姓。目前全国隆姓族人合计13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湖南人口居第一,次则四川重庆再次广西。再次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新疆内蒙东北等地。
隆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六十八位。隆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动在山东一带,汉、唐时在河南地区发展,并以南阳郡为郡望。汉朝时期,有匈奴族人汉化为隆氏者,至今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区。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有一支龙氏族人因避祸改姓为隆氏,主要居住在河北、山东交界处。而满族隆氏则多居于东北地区,苗族则世居于湘西的花垣县凤凰县吉首市古丈县保靖县
湖南邵阳隆氏族谱不分卷,(清)隆永扬、隆家柏修,隆德绅、隆永述纂,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隆氏续修族谱,(清)隆昌值纂,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
明代御史。明永乐春秋中戊子科举人,任南宫县令。他勤俭节约,重视农耕,有古循吏风,为官廉介不可夺。他当县官时,京城来了两个武官,举着大令,要强占农田给军队用。隆英理直气壮地说,本县没有空余地,除了我县衙门大堂前这块草皮,其余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农田。结果隆英得胜。
明朝人,举为进士而在朝中当官,但与掌握朝政大权的张居正合不来。张居正是位有功也有过的人物。后来隆光祖重被起用,当了吏部尚书,又重新任命一大批被张居中排挤的官吏。隆光祖还向朝廷推荐了许多人才,都是能为国为民能效劳立功的人物。
殷有隆环。
秦隆淮,楚司马。
汉隆华,事孝元,至廷尉,封爵亭侯。
隆孙,宋汝宁人,为建昌太守。
隆方泰,太原刺史。
隆成,利津人,宣德中举人,南宫知县。
隆锦,贡士。宏治间任山东禇城知县。
隆琦,明景泰礼记中癸酉科举人,大兴县知县,封文林郎。
1、在少康复国中,伯隆(张伯隆)有功,少康封其地于洛(今河南南阳)。(公元前二十世纪)
2、张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