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一
源于汉族姒姓,传说中国上古帝舜时,鲧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的女儿,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因此禹治水成功后,舜便赐姒姓(姒是苡的同音字)于禹。
窦出自夏王朝帝君太康之妃子后缗的避难之地,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风俗演义》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风俗通》和《尚友录》等所载,夏朝帝太康在位时,荒废政事,不理民情,沉湎于游乐田猎,远去洛水南岸打猎,他的五个弟弟和怀孕的妃子后缗也跟随着前去。这时,有穷氏部落首领羿由于不能忍受太康的这种所作所为,就在黄河北岸拦阻和抵御太康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和他们的母亲(后缗),就到洛水转弯流汇黄河的地方一个地洞里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一百多天也不见太康回来,结果也被有穷氏部落人发现并关入窦(地穴、地洞)中管制起来。后来怀孕的后缗临近产期,就携带着儿子们想办法逃出了避难的窦,奔归有仍(今山东济宁),在那里生下了少康。少康是大禹的玄孙,是太康的侄孙。
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九位,人口约四十六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9%左右。窦(Dòu窦)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窦姓起源古老,远祖始于夏朝。是大禹的后代。源于姒氏。夏朝国君相被杀后,到了王妃逃出窦地,逃回娘家有仍,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后来少康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的两个儿子杼、龙,仍然居住在有仍,就姓了窦姓。后来杼即位为下任夏王。发展和演变:古代的少数民族氐族(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也有以窦为姓的。在汉朝时,清河观津的窦氏出了一个皇后,窦太后,她是文帝刘恒的妻子,景帝刘启的母亲,她一直执政到汉武帝时,清河窦氏也因此大兴,逐渐形成望族。此外,窦姓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扶风,河南两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窦姓世称扶风望(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河
扶风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观州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五桂堂:以望立堂。
“五桂”堂号典出五代后周窦禹钧。
窦禹钧官谏议大夫,他的五个儿子都登了高科,人称“窦氏桂”。有诗一首赞誉:“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謦芳。”
河南柘城窦氏家乘十卷,(清)窦克勤纂修,窦容邃续修,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云南罗平淑基窦氏族谱,(清)窦暹等续修,窦垿续注,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承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山西平定州东会都窦氏族谱,(清)窦开惠等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世和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平定窦氏族谱,(清)窦志默等增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世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7年)增修。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河南柘城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