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正[乐正,读音作yuèzhèng(ㄩㄝˋㄓㄥˋ),不可读作lèzhèng(ㄌㄜˋㄓㄥˋ)]
乐正(Yuèzhèng)姓源出有:
单一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历代乐正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乐正,是商、周时期即有的官职称谓,负责司掌音乐声律和宫廷礼乐部门,即管理典礼乐队的最高长官。在西周时期,君王贵族皆十分注重礼议形式,礼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所以在朝廷上,乐正这一官职也一直受到君王的重视。在史籍《元和姓纂》和《尚友录》中均记载有:“周官乐正,以官为氏。”在西周强盛时期,只有王室设有乐正之官,其他诸侯国没有乐正之官职,只有乐史,即周王室派遣到各诸侯国监督并指导周王室所规定的礼乐在各国实施的情况。到了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也纷纷设自行置乐正之官,衰弱的东周王室也莫可奈何,甚至在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中,如齐国、晋国、鲁国、宋国等,其音乐声律和宫廷礼乐规格要比周王室还要高贵和丰富。
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的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亦称上邽堂、平襄堂。
七言通用联
下堂伤足有忧色;仙药飞升无挂牵。——佚名撰乐正姓宗祠通用联
诠释: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曾子弟子乐正子春下堂时伤了脚,数月犹有忧色,人问之,对曰:“君子顷步不敢忘孝,今予忘孝之道,是以有忧色也。”下联典指宋代即墨人乐正子长,遇仙于鳌山,受仙方登劳山仙去。
十言通用联
孝行名贤,虑下堂之伤足;栖真高士,服仙药而升天。——佚名撰乐正
诠释: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乐正子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