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后有姚、妫、陈、胡、田,皆为同根同源,史称“妫汭五姓”。后舜的后裔不断发展,一直到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阏父归顺于周文王,任陶正之官。后周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并将长女大姬嫁与阏父之子妫满(舜后33代孙)。后来,武王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满氏因此被封为陈侯,位于陈地,国都位于今天河南淮阳县。妫满史称陈胡公,胡公满,其后代以国为姓,从而产生了陈氏,后代以胡公谥号为氏,产生了胡氏。
陈姓在春秋中期分出田姓。在陈厉公时,陈国发生了争夺君位的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出齐国避难,为避祸而改为田姓,陈完是田姓的始祖。陈完在齐国受到礼遇,任工正。
陈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齐国逐渐发展,后掌握齐国国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常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
陇西郡: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东乡以东及陇西南一带地区)。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东郡:东郡始建于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国之地置东郡,包括河北大名府、山东东昌府、及长清县以西一带地区。西汉时期因之,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南部仆阳县及山东省东西部一带地区。东汉初其平中尝治武阳,臧洪为太守,又治东武阳。西晋朝时期废黜,东晋朝复置,在今河南滑县东部。北魏王朝徙治至滑台(今河南滑县),隋朝初期废黜,后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是由滑州(今河南滑县)改名而成,并非今山东省之兖州。南朝宋国再置东郡,在河南陈州府境。
陇西堂:以望立堂。
东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江扈堂。
廉贞忠厚;正直清高。
——佚名撰第五姓
上联典指东汉长陵人第五伦,字伯鱼,耿直无私,以清节著称。建武年间举孝廉,官会稽太守,章帝时任司空。下联典指第五伦的曾孙第五种。
清高正直;忠厚廉贞
中国复姓第五主要聚居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魏洛村和埝口五村,这两个村子除了个别的杂姓外,基本都复姓第五。另外在全国各地的其它地方也散居着很多复姓第五。台湾有7家复姓第五,其祖先在今天的魏洛村,主要居住在台北市内湖区。
中国复姓“第五”聚居最多的就是在陕西省旬邑县赤道乡魏洛村,全村约3000口人都姓“第五”。祖上传说在汉朝就住在这里。村上建有“第五氏三朝宰相祠堂”,即东汉汉明帝时期大司空:第五伦,唐朝唐肃宗时期宰相:第五琦,宋朝(时期不详)宰相:第五均。有“第五氏宗族家谱”。2007年1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埝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马宏杰指挥几十位村民拍集体照,因为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这个姓其实并不鲜见,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福、百家姓终”。第一到第八都曾存在过,不过现在第五姓最多的了,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
今江苏省的扬州
《姓氏考略》:齐田氏后,汉时齐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
《后汉书·第五伦传》:后或改姓。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