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傅邑,属于以国名名为氏。远古时期的黄帝有个裔孙,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他曾被封于傅邑(今山西平陆),还建立了古傅国。在大由的一部分后裔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是最古早的傅氏一族。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流二
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傅阳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源》的记载,在上古时候曾有一个诸侯国,叫傅阳国,有的史书上亦称其为“复阳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西南候塘村,“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据典籍《国语·郑语》中的记载,傅阳国为商王朝大彭国陆终所封,姚姓,为陆终第四子。这个古国在春秋时期因孔子之祖孔纥(字叔梁)曾在此地作战,并以双手勇托溃落的傅阳城门框、掩护士兵和民众撤退而闻名遐迩。傅阳国后在周景王姬贵七年(公元前538年)被楚国所灭,其后,该地区的住民中有以古傅阳城名
傅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但在台湾省,傅氏名列第五十六位,人口总数约610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5%左右。
先秦时期,傅姓悄悄地活动于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狭小的地区。到了秦汉之际,傅宽跟从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以功封阳陵侯,历任齐相和汉丞相,傅姓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山东,加上蜀中夜郎族傅姓和西羌傅姓的汉化,傅姓在汉朝已是甘肃、宁夏、四川的大姓,很快向西南的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迁移。至西晋时,傅姓已经北上河北,南下江苏,渡长江进入浙江等地。唐朝末期傅姓随中原南下移民潮进入福建。明朝时傅姓已分布于江南各地了,清初傅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傅姓大约有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排在第五十七位。傅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2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福建、河南,这五省傅姓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浙江
郡望
北地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汉移治马陵(今甘肃庆阳),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东汉末期地入羌胡。
清河郡:汉高祖刘邦置郡,刘邦五年(公元202年)建,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
兴商堂:商朝武丁时刻想振兴自己的国家,但缺乏贤人帮助。一天夜里,他梦到圣人来到他面前。这位圣人名“说”,治国的本领很大。于是武丁就画了那圣人的像,命许多人去找,结果在付(傅)岩找到了一位做泥瓦匠的奴隶,正在那里筑墙,他很像武丁梦中见到的人的模样。他就是傅说。人们将他请到朝廷,他后来果然帮助武丁振兴了商朝,是历史上的名宰相。
傅姓宗祠通用联
筑墙世
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付”不同于“傅”氏。明代有付吉,永乐争间为监察御史,后升任陕西按察副使,河北大城人。付氏在历史上极罕见。《中国人名大辞典》仅有1例。历史来源:《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郑国史官付之后。地望分布末见记载。又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付姓来源有三:辽宁沈阳踢伯族付佳氏,汉姓之付;“付佳”为满州八旗傅佳氏之异译;纳西、土家、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分布很广。大陆很多地区把“傅”写成“付”,致使姓约人数很多。傅、付为两个不同的姓,不应把傅写成付。
“傅”与“付”是两个同音不同汉字的姓氏,绝不能混为一谈,更不可将“傅”误认为或误写为“付”。据众多资料表明,当今要查找到真正的汉字“付”姓和汉族“付”姓,实是难事。然而,目前一些把“傅”姓传承为“付”姓的事和人实在是令人担忧。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袁义达、杜若甫两位专家在《中国姓氏大辞典》(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作者序言中这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