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宰相余之后。由余,周携王
姬余臣(字伯服)的子孙(另一说是晋国姬叔虞之后),祖上因政治避乱逃亡到西戎。后在西戎为官时奉命出使秦国,秦穆公嬴任见由余才德横溢,遂用计留由余在秦国为臣,赐封其为秦国上卿(即宰相)。由余在秦国,为秦穆公谋划了征伐西戎之计。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之计,率军先攻占北地郡和陇西地区,割裂了西戎诸部落之间的联系,之后逐个击破,灭西戎十四国,拓地千里,使秦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西方霸主。由余是历史上最早提出“仁治”的。详见史记·秦本记。由余死后,秦王为由余建墓三处,罢朝三日以念。
源于党项羌人,属于汉化改姓,最早生活在松藩草原上。唐代迁至河西走廊和今宁夏西部;西夏时期,党项羌贵族和大户分布在灵州和西凉府。《西夏书事》载:“(1226年)秋七月,蒙古破西凉府。蒙古主进兵攻西凉,宿卫官粘合重山执大旗指挥六军,手中流矢,不稍动。守臣斡扎箦力
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迁徙情况因缺乏历史资料,故难以详考。
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省风翔东南),占有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端,由余的后裔在春秋时应繁衍于这一带。
秦汉以后,余姓族人东迁,一支迁入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支迁居江南,主要繁衍于今安徽。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余姓的后人基本上是同时不断地繁衍滋长。
北方此际战火连绵,社会动荡不安,中原士族开始第一次大举南迁,余姓大族所处之地正当其冲,故其南迁也就不可避免。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继续南迁,进入湖北、湖南等地。晋初余姓著名的人物有余昭元,因功高绩伟敕赐姓佘,为佘姓著名得姓始祖。南朝宋有余齐民,晋陵(今江苏省常州)人,以孝行著称。
唐初,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余姓将佐随往并落籍福建。唐中期有集贤院学士余钦。唐末,有建阳(今属福建省)人校书郎余镐在黄巢攻陷建州时,避居莆田,后隐居田园耕隐壶山以终;还有余渊海因避黄巢兵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