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gù)姓,源出有:
出自己姓,为夏王朝时昆吾氏之后,属于以国名为姓氏。在典籍《诗·商颂》中记载:“韦顾旣伐,昆吾夏桀。”在史籍《传》中记载:“有韦国者,有顾国者。顾、昆吾,皆己姓。”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的记载,帝颛顼有曾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黎之弟,也为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后代便是昆吾氏。夏王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世称顾伯,是夏的重要同盟国之一。
在唐朝史籍《元和郡县志》、宋朝史籍《太平寰宇记》和某些早期顾氏家谱中,都记载有古顾国,地望在今天河南范县东十五公里的顾城,在著名的东周历史文献《左传·哀公二十一年》中,记载有鲁哀公在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473年)与齐侯、邾子在顾国会盟。
出自姒姓,越王勾践后裔。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
顾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发源于浙江省境的会稽地区(今浙江绍兴),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9位,属于大姓系列,在台湾省则未列入前一百大姓,现今人口约283万余,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
顾姓分为两支:一为北顾(指发祥于河南范县的顾伯后裔),一为南顾(指发祥于江苏吴县的顾摇后裔)。
顾姓在得姓以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春秋战国时期,两支顾姓发展缓慢。有资料表明,南顾得姓后不久就成为会稽(今苏州)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合称为会稽四姓。汉时,有会稽大孝子顾翱,因母喜食菱白,而徙居太湖湖畔。至南朝梁时,会稽人顾欢是著名征士,其子孙后迁金华,又由金华迁居天台,发展成为强宗大姓。当地的一些山水地名,如顾儒岭、欢溪等,皆是由他而来。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发展于会稽(江苏吴县),所以在历史上会稽也被当作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此外,这支顾姓中后来又有人迁武陵(今苏州武陵溪),并在当地迅猛
Copyright © 2016-2025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