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人百科>曹靖华简介

曹靖华简介

发布时间:2022-01-16
109人浏览
曹靖华(1897~1987),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重赴苏联,1933年回国,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59年~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曹联亚

别名:曹靖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卢氏县

出生日期:1897年8月11日

逝世日期:1987年9月8日

职业:作家,翻译家

主要成就:散文

代表作品:《春城飞花》,《望断南飞雁》等

文学履历:《世界文学》主编

获奖情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友谊勋章

个人简介

2

曹靖华,原名曹联亚。中国作家,1897年8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1987年9月8日卒于北京。童年在家乡随父亲曹培元读书,初步接触了反清革新思想。五四运动前后,在开封河南省立二中读书。1920年作为河南代表,去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派往莫斯科,在东方大学学习。翌年回国,参加鲁迅主持的未名社。1926至1927年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革命失败后再去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校任教。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1939年去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主编《苏联文学丛书》。1948年应聘赴北平清华大学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等职。1959年~1964年,任《世界文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生经历

3

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翌年回国,参加鲁迅组织的未名社。后与鲁迅一直保持深厚友谊。

30年代初起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曹靖华曾化名亚丹、汝珍、郑汝珍等,和鲁迅通信,介绍苏联革命文学,代鲁迅搜集苏联优秀版画和革命书刊,来往密切,同鲁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3年起

开始翻译俄国进步作品和苏联革命作品,鲁迅非常称赞他“一声不响,不断的翻译”的辛勤劳作精神(见《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他译的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曾经瞿秋白介绍给《新青年》杂志;他译的契诃夫另一剧本《三姊妹》,经瞿介绍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他重要的译作有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曾经鲁迅出资在1931年由三闲书屋出版,对参加工农红军长征的干部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此外他还译有《苏联作家七人集》。

抗战期间

他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的主编《苏联文学丛书》,译有卡达耶夫的《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

代表作

4

其中《望断南飞雁》是代表作。它抒写作者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后,似信非信,疑为“谣言”,而晚报却证实了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于是“我”在无边的深痛中回忆此前两封先生来信的情景,并叙写翌日清晨课堂举行的特殊追悼会;而当“我”回到家里却收到鲁迅先生亲自付邮的最后一信——先生的绝笔,更使作者陷入巨大的悲恸之中。作者以“望断南飞雁”的茫茫思绪作为经线,以噩耗传来后的深沉悲恸作为纬线,交织成炽热抒情的乐章,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即景抒情类的散文,主要指“云南抒情”、“广西抒情”与“福建抒情”三组抒情散文,是曹靖华歌颂社会主义变革与建设的篇章。作者把这类散文当成游记来写,充满着诗情画意,如《洱海一枝春》中有这样的描写:“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苍山十九峰,自北而南,宛如十九位仙女,比肩而坐,相偎相依,好像对镜理妆,凝视洱海……”类似这样的艺术描写,使曹靖华即景抒情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

曹靖华十分重视散文的艺术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写作类型

5

曹靖华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往事漫忆,一类是即景抒情。而往事漫忆类的作品,是其散文创作中分量最重、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尤其对白区文学活动与革命活动的回忆和对鲁迅、瞿秋白等革命先辈的缅怀,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写得很美的散文。如《素笺寄深情》《道是平凡却不凡》《好似春燕第一只》《无限沧桑话遗简》《望断南来雁》《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等。

写作风格

6

他善于寓大于小、因小见大,往往抓住一些小事、细节,做出意味深长的文章来。写鲁迅,作者总是抓住其举手投足、只言片语,就能深入表现鲁迅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如曹靖华住进鲁迅家的一个房间,先生引他至房间时说:“这是秋白在这里住的房间,他等你等了很久,等不着你来。现在,你来了,他走了……”几句话便把鲁迅的深深遗憾与忆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鲁迅与秋白》)

其次,曹靖华有意用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句子,布设于作品的前后段落之间,构成抒情的脉络并强化抒情的气势。再次,他的散文语言注意锤炼敲打,不仅凝练流畅,而且富于节奏性与音乐性。

尤其他善于在叙述描写中,用四字的成语、词组或短语去结构句式,形成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节奏,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清亮典雅的韵味。

文学作品

7

曹靖华散文选集

著作书目

8

《花》(散文集)1962,作家

《春城飞花》(散文集)1978,陕西人民

《飞花集》(散文集)1978,上海文艺

《曹靖华散文选》1983,陕西人民

《曹靖华抒情散文选》1988,作家

《望断南来雁》(散文集)1988黄河文艺

翻译书目

9

《三姊妹》(剧本)俄国契诃夫著,1925,商务

《白茶》(独幕剧集)俄国班南柯等著,1927,未名社《蠢货》(独幕剧集)俄国契诃夫等著,1927,未名社

《烟袋》(短篇小说)苏联爱伦堡等著,1928,未名社

《第四十一》(中篇小说)苏联拉甫列涅夫著,1929,未名社

《铁流》(长篇小说)苏联绥拉菲摩维支著,1931,三闲书屋

《一月九日》(特写)苏联高尔基著,1931,苏联中央出版局

1946年曹靖华/译蠢货

《不走正路的安德伦》(短篇小说)苏联聂维洛夫著1933,野草书屋

《苏联作家七人集》(小说集)苏联拉甫列涅夫等著,1936,良友

《远方》(中篇小说)苏联盖达尔著,与尚佩秋合译,1938,文生

《死敌》(短篇小说)苏联邵洛霍夫等著,与尚佩秋合译,1939,生活《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中篇小说)苏联卡达耶夫著,1940,生活

《恐惧》(剧本)苏联亚菲诺甘诺夫著,1940,文生

《油船“德宾特”号》(长篇小说)苏

展开阅读全文 ∨

研究资料书目

10

《而今百龄正童年》(彭龄)1984,花城《曹靖华研究专集》(林佩云等编)1987,黄河文艺

《飞华之路》(钟子硕、李联海等)1988,陕西人民

《一束洁白的花》(张羽、岳凤麟等编)1988,文化艺术

原文作品

11

《望断南来雁》

三五年是多久

罗汉岭前吊秋白

安得一饮黄河水,九泉长眠愿已足!

片言只语话当年

凭吊“新处女”

好似春燕第一只

哪有闲情话年月

素笺寄深情一个没有拍摄的小镜头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雪雾迷蒙访书画

洱海一枝春

天涯处处皆芳草

顽猴探头树枝间,幡桃哪有灵枣鲜

艳艳红豆寄相思

尾尾“没六”洞中来

忆梅园

望断南来雁深沪春意浓似酒

秦淮夜话

风雪万里栽铁花无限沧桑话遗简

智慧花开烂如锦

永生的人

小米的回忆

电工”鲁迅

红岩归来

访重庆沙坪坝旧居

春温漾漾满清泉

一枚牙章

忆范文澜同志

怀念庆龄同志

怀念费定同志

粽香飘飘忆当年

乡情小札

译著巨匠

12

关怀和支持

“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的翻译家

作为我国俄苏文学界的老前辈,曹老从上世纪20年代初起就直接从俄语翻译介绍进步的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他的这项工作一开始就得到鲁迅、瞿秋白的热情关怀和支持。大家知道,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把介绍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学当作庄严的革命任务。鲁迅把它比作“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和“普罗米修斯取天火给人类”。瞿秋白则强调“翻译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名著,并且有系统地介绍给中国读者……这是中国普罗文学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早在1921年,曹老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就结识了瞿秋白(那时瞿秋白担任中国班的课堂翻译)。回国后,1923年曹老的第一篇译作---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经瞿秋白推荐发表在《新青年》上。

1924年

曹老翻译的契诃夫剧本《三姊妹》经瞿秋白修改后交给郑振铎先生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至于鲁迅,曹老与他相识是在北京大学红楼旁听期间,那时他旁

展开阅读全文 ∨

译著评价

13

曾经有那么一个年代:苏联文学寄托、塑造了几代中国人的爱与恨、青春与梦想。那些伟大的抱负、坚强的个性和敏感的灵魂,通通在译成中文的俄文字句里找到过共鸣。对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问一句,还记得《铁流》《虹》《第四十一》《保卫察里津》《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吗?对于他们的子孙辈,问一句,这些小说可曾读过?

对于父与子不同年代的人,同问一句,那个和绥拉菲摩维奇、瓦西列夫斯卡娅、拉甫列涅夫、阿·托尔斯泰、卡达耶夫,以及整个苏联文学相连的中国名字,可曾记得?可曾知道?

一个年代结束,一种文学淡出,一个国家消失,一个名字飘落———曹靖华,一如他自己的散文《飞花 集》。

一位研究者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过一本1931年由曹靖华翻译、瞿秋白代译序言、鲁迅编校并自费印刷的初版《铁流》。这个版本仅印了1000册,当时又是禁书,能保存下来,弥足珍贵。

书的内封上,写着6个钢笔字“心爱的书之三”,落款“冯凭”。其后的两张扉页上,

展开阅读全文 ∨

名家缅怀

14

三门峡是秦晋豫荟萃之地,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和历史名人,远的不说,现代的曹靖华就是其中的一位文化名人大家。

在他90年的生涯中,经历了清末以来我国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段,留下了不少传奇的故事,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现代大名人。青年时代,他就投入到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伟大事业之中。

1919年,他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参加了“五四”运动,与8位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青年学会”,并创办了《青年》杂志。1921年,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并与当时住在苏联的瞿秋白结成挚友。1923年回国后,他在瞿秋白主编的《新青年》第二期上发表第一篇译稿《蠢货》;1925年—1926年,他被李大钊分别派往开封、广州革命军所在地当翻译,随总部军北伐,参加了丁泗桥、贺胜桥、武汉、南昌、武胜关、郑州等著名的战斗和战役。

在开封当苏联顾问团翻译期间,他把鲁迅的作品《呐喊》推荐给苏联顾问团成员瓦西里

展开阅读全文 ∨

曹靖华

曹靖华

Copyright © 2016-2024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