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姓,中华姓氏之一,吴越国姓,是一个源流较少但分布广泛的姓氏,据史书记载,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时期的泉府上士钱孚(大彭国始祖篯铿的裔孙)为得姓始祖。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2位;截至2016年,钱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行第89位。在中国历史上,临安人钱镠(liú)曾建立五代时期的吴越国,时人谓之钱氏为“东南众望、吴越福星”。
据《通志·氏族略》、《姓谱》等书记载,钱氏源自彭祖篯铿。黄帝之孙颛顼在伯父少昊去世后继为天子,掌管中原地区。据《大戴礼记》记载,颛顼的曾孙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己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郐人;其五曰晏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楚之先。
《史记·楚世家》:“彭祖姓篯名铿,尧封於彭城,为大彭国始祖”,他被后人尊称为彭祖。篯铿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长寿者,也是民间神话中寿星的原型。
周文王时,彭祖裔孙篯孚为周文王师,官拜泉府上士(泉府,掌管全国的税收和钱粮;上士,周代宰夫级官阶之一)。因泉通钱,而篯字恰是钱字上有个竹头,为纪念篯铿氏族再次复兴,篯孚的子孙便去篯字竹头简为钱姓。在如今的鲁南苏北地区仍有少量的篯氏以及讹音简化的尖姓生活着。
中国钱姓血脉比较纯正,较少发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但在
总体上,钱氏早期除部分分布于今山东等省外,主要是在江苏彭城和浙江吴兴繁衍发展;五代时期,钱氏发展遍布吴越全境即浙江、上海、苏南等地区;宋元时期,钱氏发展到今河南、广东、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明清时期,今云南、河北、辽宁、四川、重庆、贵州、甘肃、陕西等省市均有钱氏后代的聚居点。具体各时期迁徙发展如下:
钱姓族人这时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其肇基之地的彭城及其周围地区。下邳(今江苏睢宁)名士钱产因才能出众、品德高尚被秦朝廷委命为御史大夫,诏令一出,钱氏声名鹊起并进入天下著名姓族之列。钱产的子孙世居下邳;西汉彭城人钱林,因王莽乱政,弃官隐居长兴陂门里;钱逊也因避战乱,徙居乌程。
魏晋之际,江南乌程(今湖州吴兴)、长兴(今属湖州)等地的钱姓宗族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后来中原百姓的“永嘉南渡”给原本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江南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江南钱姓伴随北方钱姓的南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中举足轻
宋朝时期,钱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宋朝时期全国人口为7700万左右),钱姓人口排在第四十位。浙江为钱姓第一大省,占浙江总人口的1.5%。该时期,钱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三省钱姓占钱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安徽、江西、陕西,这五省集中了33%的钱姓人口。全国形成了鲁、浙、苏密集钱姓区。
明朝初期,钱姓大约有5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据《明实录》载,洪武十四年,全国有59873305人,约6000万),为当时人口第三十八位的姓氏。明朝时期,浙江仍为钱姓第一大省,约居住有钱姓人口的42%;该时期,钱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这三省集中了80%的钱姓人口。
从明朝至2018年,钱姓人口由53万增加到270多万,但是钱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2018年一千年中钱姓人口增加率是呈A形的态势。在全
Copyright © 2016-2023 淘名字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2368号